新聞標題【民報】退一步海闊天空──港府及北京應學習與民主共舞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退一步海闊天空──港府及北京應學習與民主共舞

 臺灣旅居中國自由作家 2014-10-09 14:20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目前還在香港如火如荼進行的「香港占中」運動,所提出的訴求為特首選舉採納公民提名的「真普選」議題,短短數日,就凝聚了二十萬人佔領了金鐘、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表面上,是為了爭取「真普選」的運動,實際上,則是香港回歸中國十七年所累積的中港矛盾一次性大爆發。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之後,大陸為了提振香港經濟,與香港簽訂了CEPA,開放大陸觀光客赴港旅遊,雖然,對於香港經濟的提振起了些許作用,然而,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包括,經濟成長的受惠者主要在於部分財團及企業,香港的貧富差距拉大,房價飆升;由於大陸人至香港生產,排擠了香港本地的醫療資源;大陸觀光客在香港搶購奶粉,造成香港人自己的小孩沒奶粉吃,種種現象,已經讓香港人的痛苦指數不斷升高。

近年來,香港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也遭到嚴重摧殘,敢言的媒體人或被無理解職,或遭受暴力襲擊,使得香港媒體界產生一片寒蟬效應,自我審查;今年香港白皮書公佈後,更要求司法界人士必須「愛國」,有傷害香港司法獨立之嫌,一千多名法界人士上街沉默抗議。香港在回歸以後,港人的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連港人所深信的核心價值,如言論自由與法治也不斷遭受侵蝕,香港不再是原來的香港。今天,如此多的港人站出來占中,不只是要求「真普選」而已,他們在捍衛所追求的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也在捍衛他們的家園,希望能透過「真普選」產生一位真正能代表香港民意的特首,守護香港的未來。

占中運動發展至此,港府及北京都決定不正面回應,不改變立場,以拖待變。國際對「香港占中」運動展現了高度關切,呼籲和平對話,而臺灣更是密切關注,強力聲援。雖然,香港與臺灣兩者所產生的歷史原因、政治地位不同,然而都先後面臨與中國統一的問題。由於香港已於1997年回歸,其回歸後的統一經驗,更是被臺灣引為借鏡。而中國高唱的「一國兩制」也以香港為樣板,向臺灣推銷統一。

今年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臺灣傾聽民意,得到一個結論,叫做兩岸互信不足。究其實,兩岸互信不足,不僅是因為彼此的交流瞭解不夠,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雙方所持的基本價值觀並不相同。

自1949年以來,兩岸三地經歷了不同的歷史發展經驗,已經形成了三個不同的社會,中國大陸在政治體制、價值觀方面與香港、臺灣的差異甚巨,要彌補這樣的落差,找出一種和平互利的共處模式,北京應該要多加傾聽及瞭解香港及臺灣人民的真正聲音。

而尋找兩岸三地之間和平互利的相處模式,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港府及北京處理人民不同意見的能力。民主,不只是投票選舉而已,它是一套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複雜機制。但究其深刻的內涵,就在於保障人民能夠自由發表不同意見,包容不同的聲音,並且透過溝通協商,就各種不同意見找出大多數人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臺灣的民主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十分艱辛,然而,我們已經從各種衝突當中找出協商不同意見的機制方法,因此,臺灣社會是一個能包容、尊重不同聲音的社會。反觀,中國大陸長期處在威權體制當中,人民沒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對於與當局在政治上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士,大陸政府所採取的態度就是武力鎮壓、刑事拘捕、刪帖消音,一直以打壓的方式來處理人民的不同意見,自然不用學習與不同意見者協商溝通,找出雙方認可的解決方案。

兩岸互信不足,主要原因在於臺灣人民質疑北京政府處理人民不同意見的能力。這次「香港占中」運動,國際輿論及臺灣媒體最為關注的就是港府及北京是否會在香港重演25年前的天安門事件,採取武力流血鎮壓。由於,六四事件尚未被平反,臺灣人民如何相信中國大陸會以民主、尊重、文明的方式來對待臺灣人民的不同意見呢?

兩岸的互信,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信任是要透過一次一次的行動贏得的。北京當局口口聲聲說會尊重臺灣人民所選擇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價值觀等等,坦白說,臺灣人民對於這樣的說法,是持保留態度的,因為臺灣人也同樣對北京當局的說法「聽其言、觀其行」。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看過北京政府以民主、尊重、文明的方式對待大陸人民的不同意見,六四至今未平反、對於異議人士動輒逮捕消音,北京政府如此對待大陸人民,臺灣人民如何相信將來與中國統一後,不會遭受到壓制性的對待?

因此,北京政府如果希望與臺灣建立互信,就必須拿出具體的行動,讓臺灣人民看到,北京政府是有能力以民主、尊重、理性、和平的方式來與不同意見者溝通協商,臺灣人民也才會有信心與中國大陸作進一步的交流,達成兩岸良性的互動模式,共同和平發展。

從這個角度看,「香港占中」運動對於港府及北京而言,既是危機,也是轉機。如果,港府及北京以武力鎮壓或是對於香港的民意訴求置若罔聞,面對強大民意仍然一意孤行,不僅讓香港人明白「一國兩制」徹底破產,這股挫折感,也很有可能促使港人轉往香港獨立的方向發展;對臺灣人而言,會徹底認清其實北京當局是不可能真正尊重臺灣人民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等,更加深原有的不信任,而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加上北京在國際上持續打壓臺灣的做法,又更進一步刺激臺灣人民走向獨立的道路。

如何處理「香港占中」運動,考驗到港府及北京與民主共舞的能力,不僅事關香港民主的未來,也是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或是倒退回冰河時期的轉捩點。

在此一歷史的轉捩點上,誠摯呼籲港府及北京政府,退一步海闊天空,從傾聽香港民意開始,學習與香港人民商量,拿出具體的行動,展現北京「尊重」人民的誠意,惟有如此,真正落實「港人治港」,才能挽回香港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同時也能建立與臺灣的互信,使兩岸關係朝向良性互動的模式發展,真正開啟兩岸共創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時代。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