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葉俊榮昨天召開記者會,先花四十分鐘痛批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失職,隨即話鋒一轉,表示「勉予同意」管中閔出任台大校長,讓外界感到突兀、震驚。葉俊榮談話前後矛盾、違背程序正義、不顧行政倫理、不惜打臉前任部長的大動作,究竟只是個人擅作主張、見風轉舵,亦或奉高層之命行事?真相尚未完全水落石出。但蔡政府必須概括承受後果,並付出慘重政治代價。
葉俊榮的舉措讓外界費解,主要原因是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賴清德院長已預告請辭,內閣進入看守狀態,此時此刻,對如此高度爭議性的人事案,有必要倉促做出決定嗎?
況且,遴選案引發爭議,教育部與台大各執立場,台大及管中閔分別提請行政訴願;另一校長候選人吳瑞北也提起行政訴訟,要求重啟遴選,案由法院審理中,訴訟結果難料。另監察院相關糾正案迄未執行,管赴中國兼職案,也由監委調查中。相關訴訟尚待釐清。葉俊榮獨排眾議,急於放水,居心何在?
程序不正義 如何昭公信?
台大校長遴委會一月選出管中閔為當選人,但管因未揭露台灣大兼職、台灣大副董擔任遴委未利益迴避等,教育部四月已認定有適法疑慮,對其他候選人造成不公,決定全案退回,重啟遴選。監察院糾正案文中,也清楚點明遴選存在重大瑕疵。既然遴選程序違法,遴選結果當然不足以昭公信。
葉俊榮推翻前兩任部長決策,所持理由是教育部不應再坐視僵局,在衡量學生利益及高教發展,加上社會紛擾,「勉予同意」管任台大校長,至於程序瑕疵就交大學自治處理。在記者會前2小時,葉以簡訊告知賴揆,「即將做些決定」。賴以事關重大,希望審慎思考,並向蔡總統報告,總統表示尊重行政院對本案的態度。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則說,管案爭議多時,傳簡訊告知相當唐突,「至少要報院」。他認為公務體系內,彼此應該更尊重,他代表行政院感到「強烈遺憾」,未來除了要釐清原因,也必須追究責任。顯然,賴清德對葉俊榮處理方式並不認同,府院對管案態度不同調。
台大校長遴選案惹議,關鍵在於,管中閔兼任年薪千萬的台哥大獨董,而遴選委員之一的蔡明興又是台哥大副董,兩人顯有利益衝突。當管中閔得知蔡明興列名遴選委員時,並未主動揭露其獨董身分,接受遴選委員公評,避免瓜田李下之譏。當蔡明興發現角逐者包括他企業旗下獨董時,照理應申請迴避,但蔡未覺有何不妥,從而出現「蔡董投管董」的怪現象。不僅如此,管中閔最後勝出的關鍵,是因為獲得三張企業界代表選票支持,可見管與企業界掛勾之深,堂堂大學府,有必要如此嗎?
管案另一爭議,管中閔隱匿多項兼職個資,所發表論文又涉及抄襲。遴選過程發生如此重大缺失,教育部依法要求大學補正相關程序,再來核定這項人事案,完全是依法行政。台大是台灣學術龍頭,校長的誠信不容打折,各方要求只是對高等學府起碼的期待,葉俊榮突如其來的舉措,豈不讓綠營滿臉豆花?
教育部長葉俊榮(中)24日宣布勉予同意聘任管中閔為台大校長。圖/張家銘
蔡政府早想斷尾求生!
蔡政府原本即擔心管案再延宕下去,恐傷年底選情,因而有意藉7月內閣改組之便,快刀斬亂麻,解決這個棘手問題。據了解,賴揆原本有意延攬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出任教長一職,但府院考量管碧玲「卡管」立場鮮明,只好另覓人選。此一人事轉折,顯示蔡政府早有意將管案做了結,斷尾求生,放水的可能性原本即高。
葉俊榮於內政部長任內,體察上意,對辜家掌控的婦聯會,多所寬容。轉任教育部長後,他更明白表示,台大校長遴選案拖了很長時間,引起很多爭議,對社會各層面影響非常大,他感受到這個案子引起的爭議讓台大更消沉,也讓台灣的教育很糾結,整個社會為這件事情都感覺沒有出路,這樣不對,不應該繼續容忍糾結、遲滯,沒辦法解決,「他要找出一條路來處理好這個問題」。葉俊榮當時的談話,予人管案即將圓滿收場的聯想,如今獲得事實的印證。
九合一選舉後,綠營對管案態度開始鬆動,曾認真考慮放行管案,但要先想好配套。原來的劇本是透過台大重啟遴選,再選出管中閔,至少讓程序完備,不致違背過去堅持的理由。沒想到,葉俊榮突然出招,直接任命管中閔,坐實卡管、放管,原來都只是政治考量,對民進黨難免有傷,對堅持原則的潘文忠、吳茂坤兩位前部長,更是情何以堪!事實上,管案惹出偌大風波,是因遴選過程出現重大瑕疵,遴選結果不具公信力,勉強聘任,不但有損校譽,也難被社會接受,是一個是非對錯的問題,沒有政治操作的空間。
大學自治自主的精神是追求真理,台大校長遴選本應是追求真理的過程,很可惜,整個遴選過程出現重大瑕疵,違背追求真理精神,引起社會極大爭議。台大未依法自治,台大遴選委員會既不知法,也未能依法行政,藍營一味要求教育部儘速核定管中閔任命案,葉俊榮在內閣總辭前夕,送給藍營一個大禮,令綠營為之抓狂。蔡政府基於2020選戰考量,想讓爭議案件早日落幕,卻忽視原則與立場,不顧是非與對錯,無異飲鴆止渴,恐招來強烈反彈,重挫蔡總統聲望,斷送她的連任之路。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