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 看清食安問題的根源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看清食安問題的根源

 農經學者 2015-05-08 10:18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毒茶、毒鰻等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政府部門疲於奔命民眾更是怨聲載道。這些年馬總統主政下的官員施政表現早為民眾所詬病,尤其在面對民意代表質詢更是答非所問理不直氣卻很壯,使得民怨越積越深,但官卻越做越大,於是乎群起效尤,在國會殿堂上經常看到官員大耍嘴皮甚至還出現對質詢民代發飆的場景。

看看日本內閣大臣如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法務大臣松島綠、農林水產大臣西川公也、農林水產大臣遠藤武彥等先後因涉嫌收受政治獻金立即主動辭職,而台灣官員與財團關係之緊密不亞於日本,從近日被揭密的大巨蛋、美和市、三創園區等都讓民眾瞠目結舌卻沒人負起責任也沒人被究責;特別是一直困擾台灣的食安問題,若是發生在日本,從政府到涉案企業,沒一個能逃脫媒體嚴格的批判直到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和解決事件為止,若處置不當,企業負責人、國務大臣乃至首相都可能面臨下臺的危機,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太田誠一即因非供食用的進口米,在國內被違法當作食用米轉售,造成社會重大不安引咎辭職,台灣泉順山水米混越南米事件無人負責,日本政府更把食品安全問題放到比國防問題更高的層次來看待顯示政府重視程度,雖然無法完全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然而一旦出現問題政府部門能迅速、有效地反應,讓黑心廠商付出最大的成本,也令其他企圖仿效者望而卻步。

反觀台灣官員不僅互推責任、互踢皮球甚至說出哪個國家沒有食安問題的傲慢話語以及海外問題農漁品闖關非法銷台應該是第一次的卸責之辭,卻沒人為此下台負責,試問有哪個國家官員會如此傲慢看待食安問題?而國內媒體對於熱門新聞追蹤報導多只有五分鐘熱度很快就移轉焦點,造成政府官員們只要敢硬ㄠ,挺過風頭就可以好官我自為之,根本不在乎輿論、民眾的批評,前衛福部長還將國內食安問題頻傳歸咎於媒體報導太多。

食安事件一再發生,民怨高漲不對症下藥即便成立食安辦公室亦於事無補。以上所述恐怕才是台灣食安問題接二連三發生難以解決的關鍵所在。若不能瞭解問題本質2016即便政黨再度輪替也只是換湯不換藥,民眾還是寢食難安!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