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台灣前途發展的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經過激烈競爭後順利落幕。首先我們要恭喜所有台灣同胞,我們是最大的贏家,因為我們共同完成一次偉大的民主盛事。我們也恭喜所有當選人,得到為國家與人民服務,並實踐自己政見理想的機會。當然,我們也要為落選的候選人致上誠摯的敬意,大家都為台灣的民主發展盡心盡力。
2016年1月16日是台灣歷史的里程碑,台灣人民和平完成第三次政黨輪替,選出第一位女性總統,民主進步黨也在創黨30年後首次同時贏得總統與立法院多數席次,走完全面執政的最後一哩路。中國國民黨的完全下台也是來台70年的第一次,不只是其政黨發展歷程上的新頁,也將帶給台灣的政治生態新的樣貌。
蔡英文主席的勝選,除了展現個人的領導能力與求勝的意志力外,也是反應台灣集體蛻變的動能。勝選難,執政當家更難,完全執政則是無比艱難。勝利的喜悅背後是沈重的責任,每張票都是殷切的期盼,對於走出台灣困境的呼喊。
因此,在樂觀期待新總統、新政府帶給台灣新氣象的同時,我們也有以下的提醒。首先,我們希望蔡主席能盡全力撫平選戰帶給台灣的傷痕,每次大選都挑起家人、朋友、社群之間的矛盾紛爭,選完之後的和解工作應該由最高層的總統當選人做起。不一定要舉行大拜拜式的國是會議,但是與主要政黨領導人的會面有其必要,這不是中國人的「河蟹」(和解),而是良性競爭的示範。
除了與政黨領導人的和解外,府院(立法院)關係也是大和解的實踐,也是對蔡主席不斷強調並引以為傲的溝通能力的最大考驗。放眼世上各國的經驗,凡是府會(國會)關係不佳的總統,都難以有亮眼的政績。美國歐巴馬總統就是最好的例證,他自恃高人氣的支持度,對國會的溝通誠意不足,與國會議員的交往也興趣缺缺,終於讓他吃足苦頭。蔡主席競選時宣示完全執政不會「整碗捧去」,這項政見很快就會面臨檢驗。
其次,我們希冀蔡主席在施政上徹底擺脫「中國迷思」,中國因素是台灣不能忽視的外力影響,但是不能像馬英九政府一樣,處處以中國為依歸,不但癱瘓台灣的外交,也完全宰制台灣的內政,最後難以自拔。與中國為敵不是明智之舉,以中國為首更是愚蠢至極,正常化與中國交往是新政府必須走出的新路。所以蔡總統不要將兩岸置於最上位,急躁地與中國親近,這幾天的周子瑜事件,強烈表達台灣人的國家認同不容踐踏,全體國民的支持是蔡主席維持國家尊嚴的最強後盾,蔡主席必須有所堅持。
台灣的民粹也是必須面對解決的難題,我們希望蔡主席不要以網路治國,迷信網路鄉民的力量,那可能是選舉中的新興勢力,但是治國是面對全體國民的活生生考驗,必須走出打選戰的思考模式,沒有紮實的政績,只靠網路聲勢音量是本末倒置的錯誤。此外,多方聽取意見是必要的決策過程,但是最後仍該由領導人勇敢決斷地做決策,不要推託責任而玩人民決定的戲碼,這是當前民主遭到非議的重要原因。
台灣社會目前的尊重容忍程度低落,充滿「踹共」的情緒,所以我們可預見蔡主席的新政府將不會有太長的蜜月期,因此必須立即上手。其實有著陳水扁前總統的執政經驗,加上過去8年馬英九的荒腔走板教訓,蔡主席應該可以避免許多明顯的錯誤。過去八年國民黨的無所作為,不是因為民進黨的抵制所致,真正的原因在於馬英九的偏執與權力傲慢,試想如果國民黨的施政真是人民想要的,民進黨能夠抵制嗎?
蔡主席自許會是最會溝通的政府,蔡主席的務實態度也是有目共睹。因此,我們期待看到一個嶄新的政府,這種期待必須伴隨嚴厲的監督。沒有大家的支持,蔡主席與民進黨不會完勝,更重要的,沒有大家的認真監督,煥然一新的新政府不會出現。搖旗吶喊後,我們都該是最強勢的監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