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鋒教授近作「我的金門鄉愁」一文,勾起同樣的回憶;他預官31期,我預官17期,也就是823十周年的那年。
因為一整年都在防衛司令部,業務領域及接觸對象,大異其趣,因而也興起作一文介紹的興緻。
當時前往外島的運輸工具是平底的補給船,一出港不久就暈頭轉向,少有不吐的,而且是一大塗地,無從講究禮儀。抵達下船以抽籤方式決定分配單位,當時抽得第一處,羨煞許多人;也因而少有接觸基層部隊的機會,當然今天要說的內容也大不相同。
以我當年對整個地區的了解,當看到台電在全國進行「高階核廢料潛在最終處置場母岩地質鑽探挑選區域」作業,四個鑽探區域、八孔鑽探井中,金門包辦六孔,因而引來金門居民透過臉書串連,遊行抗議,訴求「封井」、「反對任何高低階核廢料」、「禁止任何探勘黑箱作業」的新聞報導時,完全可以理解當地住民的心思。
台電之鑽探舉動若無政院核批勢難前往,故以台灣本島住民的身分立場當最能理解他們的舉動反應。
一言以蔽之,核廢料無處無法無能可解之萬年遺害,政府竟動腦欲將之安放儲存在遠離台灣的金門,任誰也都知道負決策責任者的存心不良。難怪金門民眾發出怒吼:「台電憑甚麼吃金門夠夠?」也許相關官員很得意自己此時此刻想出以遠離台灣的金門作為堆場,最為划算且阻力最小,殊不知不具同理心的算計最是惡劣糟糕,必然引發抗爭。
在此資訊發達流通快速的時代,民眾基於自身的福祉考量,關心環境周遭的重大變遷已成世界潮流。況且金門馬祖地位特殊:在過去六十多年間國共對峙的時期,金門馬祖住民嚐到人類最殘忍的廝殺。如今託共產黨當年被整得很慘的鄧小平重新掌權之後懂得改弦更張的福,得以又回復人類正常寧靜和平的生活,也可很方便的跟對岸的親友往來,知道他們現在日子過得也很不錯,甚至拿五星旗的護照到世界各國走動並無不方便之處,尤其是對岸現在國力強大,世界各國都已不敢看輕中國。雙方碰面時他們還慫恿金馬親友學習眾多台商領那邊的身分證,可享有殊多便利。甚至點出以馬英九的施政理念強調統一是遲早要發生的事,主動與被動之間當然身分與資格就有差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何必等待。只要政府相關執掌部門稍稍用心尋訪即不難發現民心所向,尤其是近三年台灣本島國民就業失業統計數字,一再顯示警號,連大學畢業生都知要往中國發展才可避開失業的浪潮,一切全然是形勢比人強。
如果行政院為了協助台電解決核廢料的棘手問題,拿金門馬祖作為最後的出牌,必然惹來當地住民的反感,導致人人心想:實在沒什麼理由再忍受台灣這邊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的政策,讓自己跟子孫忍受二等公民的待遇;二等公民的待遇是明白有所指的,台灣這邊竟然想把人人畏懼討厭的核廢料往你們島上堆,這上層的決策者不是把你們當二等公民看待是什麼。
因此可想而知,若有金馬當地的社運領導者看清事實與方向,最終不難與前述之親友往來的分析指點,
往脫離台灣投向中國懷抱的政治理念一發,絕對不可收拾。若是主其事者也具備范蘭欽的一半資質條件,鼓其如簧之舌、如椽之筆,保證風起雲湧;因為主事者可作剖析,最終做出結論:住民公投決定留台灣或投中國。想當然,最不濟事的首腦也可做出投中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說帖。
到時,一切晚矣!
馬英九、江宜樺,你們想過這個問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