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台北市長選舉中「是否繼續與柯文哲合作」,綠營出現重大的分歧,盡管基層意見甚多,認為民進黨應該自提候選人,可是黨中央另有一番考量,傾向與柯文哲再次合作。有人說,這是蔡英文總統不懂得基層民意,甚至是不了解柯文哲這個人,才會有與柯合作的打算,可是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蔡英文日理萬機,每天接觸許多的情報與資訊,來自全國各地滙報上來的消息很多,當然會有柯文哲最新的動態時報,而除此之外,民間友人的外圍組織,也在地方進行訪談,滙整草根民意,這個管道一直没有暴露,是蔡要了解地方人士的看法,最直接的管道。
早在去年年中以後,經由支持者的安排,得到小英基金會的同意,以外圍組織的名義,聘請了3到5位志工,在台北、新北兩都進行基層訪談,目的是為了了解民眾的心聲,做為政府施政的參考,其中也涉及到地方首長的評價,無異是替他們打分數。
這批人是半志工的身分,因為有車馬費可以領,但工作很辛苦,每天要訪談3名以上的里長,訪談結束,每天都要寫工作報告,向上面滙報談話內容,如有比較特殊的事情,還要做特別的報告。由於工作並不輕鬆,有的志工做了幾個月以後,就請辭不做了。
訪問行程並没有事先約定,是採用機動的方式,因此有的里長,要跑了很多次才能找到人,由於是採取「化身採訪」的方式,可以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當然最後一定會觸及里長對政府從中央到地方施政的滿意度 ,對當局有什麼建言,地方民眾最需求的東西是什麼,要怎麼做人民才會滿意。
訪談的對象不只是70多位民進黨里長,還包括無黨籍與國民黨籍里長,支持或反對柯文哲,都有激進份子,碰到他們的情緒激動,志工還要試圖安撫他們,這種情況其實很兩極化,支持的是支持到底,反對也是徹底反對,每位里長都有政治立場,也有固定的意識形態,在訪談中往往表露無餘。
在開始訪談之初,國民黨還在敗選的陰影中,國民黨籍里長表現的很低調,不太講時事評論,可是隨著蔡英文民意支持度下滑,衝擊到民進黨的政黨表現,這些里長判若兩人,好像政治生命重新活過來一樣,開始生龍活虎批評起民進黨,也涉及到對柯文哲的看法。
整體而言,除了少數里長是柯的鐵粉,強烈支持柯以外,一般的里長對他並没有好評,一方面是他當上市長以後,高高在上,很少在基層走動,除了市府在地方辦活動,偶爾會看到他出現外,幾乎没有在地方走動,另一方面他把重陽節的敬老金刪掉,雖然錢不多,但代表對老年人的心意,柯自己聽不到批評的聲音,可是里長卻首當其衝,要面對市民的指責,讓里長們有苦難言,得罪不少人。
這些志工「化身採訪」,所做的內容,是最草根的聲音,反映的是最基層的民意 ,極有參考價值,情報滙整出去,最後是到了蔡英文的手中 ,她如何看這些資訊,不得而知,基層人士對柯文哲的意見很多,民進黨要和他再次合作,要面對地方的反彈聲浪,這是無法逃避的問題!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