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底大選登記前,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社民黨召集人范雲今(23)日晚間正式宣布退選,她表示,這不是個容易的決定,但面對台北市長候選人登記費200萬元的高門檻、以及一個缺乏同台政策辯論意願的政治文化,讓她無法實現城市願望。
范雲今晚發表「民主的台灣,不民主的選舉?」聲明表示,很遺憾,在距離年底大選的登記還有幾天的這個時刻,必須告訴大家,不再繼續參與此次台北市長選舉。對她來說,這不是個容易的決定,她非常希望能以社民黨市長候選人的身分,提供市民多一個選擇。
但,范雲說,或許因為自己努力不夠,也可能是她個人能力不足,面對台北市長候選人登記費200萬元的高門檻,以及一個缺乏同台政策辯論意願的政治文化,這些因素使她原本想要透過參選讓台北市民一起想像2038年的台北,如何可以成為一個所有人都能快樂共居的城市願望,最後無法實現。
范雲指出,作為連政黨補助款都沒有、極度缺乏資源的小黨召集人,幾經思量,她希望在未來90幾天中,將他們非常有限的人力與捐款,集中在社民黨5位台北市議員候選人。
她說,很多人問她,為什麼要參選台北市長?她的答案都是,希望能提出對台北市的政見與願景,與其他候選人論辯如何讓台北更好,因為她相信,台北市值得更好、價值理念更清晰的市政規劃。
范雲提及,這場選戰中,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民調最高的2位候選人,在她提出要求簽署、對話的性別友善與勞動友善的記者會後,始終不願實質回應出於理念的政策邀約,更遑論同台辯論?似乎只要持續具有吸引媒體目光的「好梗」,就可以無須理會對手要求的嚴肅政策對話,以及平等的同台辯論。
范雲也說,當然,從高額登記費到政治綜藝化等困難,不是這次選舉獨有的。然而,在親身參與了3個月後,她也想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台灣政治需要的,就是最擅長「造勢」,或是最有募款能力的候選人嗎?
她強調,走過這3個月,未來她將努力推動2個改變,讓台灣政治能夠真的成為所有沒有大黨奧援,不是政二代、不是富二代的年輕人都可以投身努力的場域,第一,將推動平等登記,讓民主真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候選人的民主,降低登記費門檻,讓有志從政的人,不分年齡、貧富都負擔得起,應該是參選權利平等化的基本條件。
其次,她將推動媒體在選戰中扮演起公共平台的角色,讓每一個候選人都有足夠的機會跟選民說明自己的理念。廣電媒體的頻道有限,具有公共財性質,其報導或廣告內容,對選舉過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台灣是否能夠從公廣集團開始,讓所有的候選人,無論強弱皆有被民眾認識的基本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