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中美貿易戰,一場遊戲一場夢?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中美貿易戰,一場遊戲一場夢?

2018-11-17 10:18
作者認為,中國真正的問題是在內部而非外部。從徵稅的清單看,雙方並沒有真正「傷筋動骨」的打貿易站,對經濟的傷害不很大,也不可能傷害很大。。圖/民報合成
作者認為,中國真正的問題是在內部而非外部。從徵稅的清單看,雙方並沒有真正「傷筋動骨」的打貿易站,對經濟的傷害不很大,也不可能傷害很大。。圖/民報合成

聲勢浩大的中美貿易戰,非常熱鬧,甚至讓人一度懷疑:一場新的冷戰已經上演。可是,最近的形勢發展,似乎有貿易戰行將終結的信號。2018年11月15日,在中國商務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商務部發言人高峰稱,「中美兩國元首通話以後,雙方經貿領域高層接觸已經恢復,正在保持密切接觸,以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共識。」

貿易戰一開始,我就覺得形成「你死我活」的僵局以及對雙方大力度的殺傷力將不會很大。2018年6月,接受臺灣中央廣播電臺記者訪問的時候,我堅持認為,中國真正的問題是在內部而非外部。

從徵稅的清單看,雙方並沒有真正「傷筋動骨」的打貿易站,對經濟的傷害不很大,也不可能傷害很大。

先看貿易清單,從美國針對中國的340億美元、16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的加征關稅的清單看,川普主要針對中國對美出口金額較小、徵稅後對美國物價影響有限的產品。有學者專門統計了2,000億美元的加征關稅清單,發現:占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比例最大的「核反應爐、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HS84)和 「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部件」( HS85),加征關稅的比例分別為41%和27%;而在出口產品當中占比相對較小的「傢俱、寢具、燈具類」(HS94)、「車輛及其零附件」(HS87)和「鋼鐵製品」(HS73)等品類,徵稅比例達到了78%、79%和69%。

而且,對於中國在美進口市場份額占比較高的服裝、玩具、針織品(HS60-66)中的大部分商品,美國並沒有將其納入徵稅範疇。在340億美元、160億美元的加征關稅的清單中,徵稅範圍集中在少數幾個技術較複雜、中國產品市場份額小的類別上,這些類別的產品,美國很容易從墨西哥、加拿大等國找到替代品,因而對美國國內的衝擊也不大。

再從經濟資料看,貿易戰的影響尚未表現出多大的衝擊。中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貨物和服務淨出口貢獻率為9.1%。但是,2018年1-10月份,進出口總額250515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2018年10月份,中國的進出口總額27478億元,同比增長22.9%,增速比上月加快5.7個百分點。

至於貿易戰對雙方經濟的影響,10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報告預測,在全面貿易戰中,中國2019年的增長預測從6.4%降至6.2%;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2.7%下調至2.5%。這個預測,偏於悲觀,但預測的降幅也不大。

當然,有的人喜歡拿日本說事兒。比如,任澤平的《中美貿易戰原因、影響、展望及應對》中說,「美國曾通過貿易戰等成功打壓日本......強迫日本於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和1987年簽訂盧浮宮協定,成功阻止日本挑戰美國經濟霸權,而日本應對失策導致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破滅,一蹶不振。」

我在《中國青年》雜誌2010年1期發表的文章《失去的10年:日本放鬆房價調控的教訓》中寫過,追溯那一段歷史,不難發現,「廣場協議」並非只是針對日本,其內容主要是五個發達國家政府聯合幹預外匯市場,其目的是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貶值而不是單純的迫使日元升值。以同樣受「廣場協議」影響的德國為例,從1985年到1988年,本幣升值也高達70.4%,但在德國卻沒有出現泡沫經濟。此外,日本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並非始於「廣場協定」,而是在協定之前就已經開始了。1976年至1985年,日本全國地價上漲了45.3%,平均每年漲幅達4.53%。

實際上,川普是會算帳的:假定中國與美國的GDP均按照當前的速度發展,2030年中國GDP總量必定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是,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東中西部發展很不平衡,人均GDP依然會遠遠低於美國。而且,中國的多數核心技術,與美國的差距尚很大,至少在未來二三十年間,對美國構不成實質性的威脅。

因此,我猜想,川普政策的重心是在美國,包括穩固自己的地位,盡可能的讓自己的政策順利推行,並確保中期選舉獲勝,以減少美國國內的經濟增長壓力(要知道,美國並沒有徹底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走出來),從而,我發現,他對中國的政策,威脅多於實質挑釁。對此,中國也是心知肚明的,為了轉移國內的經濟危機(我在此前的多篇文章中談過),與美國虛張聲勢的打貿易戰,有利於轉移矛盾。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