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花630億元參加亞投行的目的何在?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花630億元參加亞投行的目的何在?

 2015-04-21 14:00

台灣參加中國倡議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引起熱烈討論,但大家對於台灣到底要認股多少錢,都語焉不詳,財政部長張盛和先前說,「加入亞投行最大壞處,就是投入的22億元變成壁紙」。22億元顯然是美金,張部長卻故意沒點出來。直到最近,我們才看到新聞說,亞投行將參照各國GDP決定認股比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該黨立院黨團會議中,建議我國應該爭取出資20億美元。

不管是22億或20億美元,以目前匯率來算,新台幣總金額在630~700億之間,而2015年度桃園市府預算不過是703億台幣,台南市府也只有766億台幣,因此預算需求可說相當龐大,中央政府官員花錢如流水,公文書上寫的天文數字,對於他們都只是數字而已,因此張盛和說22億「美元」變成壁紙,會說得如此不痛不癢。

中央官員口口聲聲說,台灣不能沒有國際空間,台灣不能邊緣化,因此台灣參加亞投行的目的,可能只是增加官員出國開會的機會。君不見,有「龍太后」雅號的前文化部長龍應台,一個人一年出國可以花掉230萬納稅人的錢,她也是理直氣壯的說,頻頻出國是為了「開拓國際空間」。

窮國參加亞投行是要多一個借錢的對象,富國參加是想參與窮國的建設,台灣顯然是屬於後者,中國則是介於中間,直到最近,她還是資本的淨輸入國,她也是日本及美國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僅次於印度的債務國。中國如真想要幫忙比她更窮的中亞、南亞、東南亞各國,她大可透過她自己的「中國開發銀行」來提供建設融資,她與「一帶一路」上的印度及俄羅斯,也有「金磚開發銀行」(BRICS Development Bank)的融資機制, 為什麼還要再倡議亞投銀?說穿了,還不是因為不滿亞銀借錢不易,希望另組新銀行吸收包括台灣在內的富國參與贊助?準此而論,中國應該是有求於台灣,而不是反過來。台灣借錢給別人還要求人,可說是自我作賤到不行。

630~700億元是足以興建一座大水庫,供二、三百萬人飲用的一大筆經費,中央官員參加亞投行的目的,除了以「中華台北」出國開會,「開拓國際空間」之外,究竟還有什麼好處,恐怕要說個清楚。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