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的來由
「你是不是神經病啊?」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也可能說過這句話。但你有沒有仔細想過,為什麼要拿「神經病」(而不是其他病)來成立這句話?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健康是「體格、精神與社會的完全健康狀態」。精神病其實是因為一些外在因素(壓力)及先天因素(遺傳)造成的精神及社會功能損傷。明明一樣只是疾病,為何人們不會用其他疾病來罵人?我認為「異己」是最關鍵的原因。因為異於自己,因為無法想像自己變成那樣,所以透過辱罵來讓自己跟他們不同。
舉個例子,你不會罵別人感冒,因為你知道那不是他的錯,並且有一天你也會感冒。人們會將神經病視為一種貶抑之詞,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比精神病人高等,而自己也不會變成那樣;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人完全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疾病。
事實上,「汙名化」是現代精神醫學所要面對的一大課題;在社群媒體盛行的現在,主流意識更是容易潛藏在每個人的腦裡,那是一個歧視弱勢的意識。接下來,我要開始講在松德醫院看到的故事,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松德肖病院」。
松德病院見聞
「好了,我們去看病人吧。」時間又到了八點半,漫長的會議算結束了,主治醫師要開始查房。每天早上跟每個病人會談,是松德醫院病房的日常行事,這個會談通常會持續到超過十點,是個非常耗時的行程。
今天第一位與會人一直用飆高的音調,請我們快點打給她在白宮的父親,反覆強調自己不應該被關在這裡,說她只是不巧被台灣人領養了,並總是用那無辜的眼神與慘白的手想留住我們,說服我們讓她離開。在對談中,突然身穿睡衣的白面關聖帝君衝了進來,預言晚上要發生事情了,要我們快點逃離這裡。在與關聖帝君簡短的對談中,他一直謝謝我們照顧他在人世間的身體。
會談後,我們繼續前往下一個房間,看到有位女士盤腿坐在床上,一步上前,她好像被我們舉動嚇到了,突然望向我們,說了句:「不要打擾我,有人在跟我說話。」但我們看了看,沒有人在旁邊,問她在跟誰說話。不幸地,她昨天好像只睡了一兩個小時,心情非常差,看到我們一直打擾她跟腦中神明的約會,便生氣地把我們趕走了。
出了門,剛好看到其他病房醫師的女朋友坐在交誼廳,我們便上前交談。她身穿一件桃紅羽絨外套,配上一般居家的棕色上衣與褲子,髮型則是稍微燙捲的短髮。我們一坐下來,她便開始一句接著一句地抱怨她的前男友怎麼欺負她,而她又是怎麼認識那個男友。最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會談後,醫師慢慢走回護理站,將眼鏡摘下,用微微乾燥的手揉了一下那已經皺起的眼皮,整理那斑白的頭髮,同時問了我們:「你們看到了甚麼?」
你看到了甚麼
對,我們看到了甚麼?在見習期間,我到底看到了甚麼?每天與他們的對話,慢慢讓我發現這些行為都各自有它自己的意思,也有他們的想法存在這裡面;他們跟我們不同的地方,只是想法有些不同,表達方式有些不同。他們就跟正常人一樣會有自己的想法,會有自己的情緒,但除此之外,都跟我們一樣,是個人。
拿我最常會談的人來說,我每天在醫院的時間,最期待的就是跟她講話了。她雖然都會說誰是她的前男友,而也常常講到一半就突然生氣,但也常常會說到一些有趣的事,而也總是有不符年齡的幼稚表現,和毫無隱藏地顯露她的情緒。有一次在會談時,她剛好在畫畫,結束時,她便興高采烈拿著畫送給我,說要謝謝我。除了她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病人,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個性跟情緒,就跟我們一樣,沒甚麼不同,我想這就是我看到的,「他們跟我們沒甚麼不同。」
幫助他們,而不是歧視他們
見習過去了,但這些故事卻這麼鮮明,讓我想提筆將這些記錄下來,也引起我最大的疑問:我看的是這些,但社會上為什麼很多人看得跟我不一樣?為什麼要對他們存有惡意呢?我想最大的原因是來自於不了解,因為害怕自己會變成他們,便去否定他們,藉由否定來肯定自己跟他們不同,藉由否定來說服自己不會變成那樣。但我想,它就跟其他疾病一樣,任何人都有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得到;事實上,我們真的跟他們是一樣的,而我們幸運地沒有得病,更應該幫助不巧得病的他們。
「你看見甚麼?」如果你對他們還有任何成見,如果你家旁邊剛好有間「康家」,記得下次仔細去觀察他們的行為,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發現,他們跟我們真的是那麼的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