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興醫師給股東們的一封信
陳永興
2019-03-20

收信平安!感謝大家的支持,民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最後一次股東會,在2019年3月16日於立法院康園餐廳順利召開,完成財務清算報告,會議記錄如附件,敬請股東同仁參考。

遵照股東會議決議,剩餘股金總共2,200,492元,轉捐贈給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為2,117,972元,並由基金會負責繼續維持民報網路平台的運作。從元月1日起迄今,我們在網路上的文章仍然維持每天正常出刊,歡迎大家繼續上網閱讀,也歡迎繼續投稿。為節省開支,我們已將民報辦公室遷移至小巨蛋對面,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47號5樓,電話是02-2546-1808,歡迎大家有路過時隨時上來坐坐,提供寶貴意見,繼續為民報加油打氣。

值此台灣政治社會、經濟外交、教育文化……各方挑戰瞬息萬變的危局當中,民報將繼續站穩台灣人立場,為台灣發聲,直至彈盡援絕或獨立建國成功的一天,敬請大家一本初衷繼續支持民報。如蒙贊助請利用以下帳戶及帳號

帳戶:財團法人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帳號:玉山銀行(808)羅東分行 0451940018899。

感激不盡 祝大家平安、如意

弟 陳永興 敬上

2019/3/20

「堅持台灣主體價值」陳永興:民報2019續行台灣路
陳永興
2018-12-31

歷史上,第一次民報「台灣民報」的出現是在日治時代,台灣第一代知識分子為反抗日本人的統治組織台灣文化協會蔣渭水、林獻堂…等等當時台灣社會領導菁英創立,以提升台灣文化,當時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就強調《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這就是在提升台灣人的主體意識,然後藉由台灣人需要和世界文明齊頭並進,咱要追上世界進步思想,所以介紹世界尤其歐美自由民主國家進步思潮,利用此方式,其實是在團結台灣人對抗日本人,台灣文化協會創辦的「台灣民報」,這是台灣歷史上首次出現民報的媒體,也獲得熱烈迴響。因為在日本統治下,傳達出台灣人苦悶的心聲,台灣人也終於有個出聲的管道。

「台灣民報」發行超過3萬份,日本治台時期,台灣人口約僅3、4百萬人,一直到1945年日本人離開,台灣約6百萬人。當時台灣民報已是台灣人非常普遍愛看的報紙。

台灣民報辦報的過程,文化協會的前輩甚至巡迴台灣各地舉辦文化講座,甚至設立「讀報社」,那個時代很多人還不識字,藉由讀報傳達就如廣播電台,將文章透過電台傳播出去,當時的民報可說是啟發民眾重要刊物,也是台灣人開始覺醒追求台灣走向自由民主、有人權保障、有社會平等公義這款國家的理想。

由於隨後日本人發動戰爭,走向軍國主義,開始鉗制新聞自由禁報紙,民報被查禁

戰後,國民政府入台不久1947年2月就發生228,從1945到1947,台灣第二度出現民報,由台灣第一位留學美國博士林茂生教授所創,林與杜聰明是日治當時台灣兩位最有名的讀書人,杜聰明是台灣首位醫學博士(日本京都帝大)戰後接收台大醫學院並任首任院長,杜從日治時代就備受推崇的台灣學者。

林茂生是台南人是首位赴美留學取得博士學位的台灣人,其所學是教育,所以在當時台南工學院(當前成大)擔任教授,後來戰後,林是台大文學院首位文學院長,杜林兩人在日治時代是最會念書也是受尊敬的學者,惟不幸的是林在228被情治抓走後一去不回頭,至今找不到其屍體與罹難日期,眾所皆知被陳儀國民黨情治特務所害,當時就是因其辦民報,國民黨來台貪汙腐敗嚴重經濟物價失業….都很嚴重,林茂生辦民報一如蔣渭水台灣民報反映台灣人心聲,所以有很多批評陳儀國民黨政府的文章貪汙腐敗而得罪當局。

六年前為延續台灣知識份子的勇氣與精神反映台灣人的心聲,替咱社會弱勢者發言,所以創辦民報就強調咱無企業家、無財團無政治勢力的支持,完全是站在民眾大眾立場,而是很多小股東,包含醫界文化界學術界媒體工作者與有良心的記者所支持的報紙,所以民報一開始就強調是「眾人的報紙、台灣人民的報紙。」

六年來民報堪稱是最敢批評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甚至台灣民進黨,凡執政但對人民權益無保障獲政策有偏差或侵犯人民人權、無公平的經濟政策..這些代誌咱都會批評,民報不只站在台灣人民發聲,替弱勢者主持正義,更重要的是咱最堅持咱台灣的主體意識。所以介紹台灣歷史人物文化甚至台灣出版的好書音樂美術這些文章還有台與專欄。另一特點則是介紹很多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將其發掘報導。看民報的讀者就會發現咱的特色,

此外,另一項則是關心台灣的社會議題特別是咱國際地位,他舉東奧正名就是民報發起,首先公開徵求東奧台灣旗歌設計作曲與票選,隨後與眾多民團共同發起推動東奧正名公投,民報在追求台灣人尊嚴用台灣名進入國際社會,咱都站在最前線!包括喜樂島聯盟郭倍宏推動的主權公投咱也是全力支持。

民報與民視在台灣人社會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主體意識的媒體。民視是影像,民報是文字為主的媒體,這六年來較有台灣意識的人應該都有在看民報。

民報另一要緊的是對中國的批判,中國是對台灣最有侵略性威脅性的霸權,台灣當前眾多台商赴中經商與工作,當前已有一種恐共或說討好中國的心態甚至可說是不去得罪中國的心態,這在咱當前社會很普遍,尤其很多媒體需要廣告維持生存所以不得罪這些大企業台商避免廣告受損,3/4都有親中傾向甚至明顯被中國收買完全中國資金主導,看內容就知完全在替中國作統戰,另有些媒體不敢得罪中國,而不指出中國統戰的錯誤與欺騙。但咱在民報是最認真打拼拆穿中國統戰不合理甚至欺騙的手段。

另如中國破壞人權,民報堪稱報導最多,中國對香港、西藏、新疆的迫害甚至中國對維權人士,民報都嚴厲批判中國並替被破害的異議份子與民主運動人士發聲,這都是民報特色

經過六年,民報獲得國內新聞學者的公信力肯定的評價,名列前茅。民報不刊卦新聞,緋聞假新聞,記者與主筆所寫的文與新聞都是有所本,就事論事。站在台灣人很公正的立場,來看攸關台灣問題,經由討論指出台灣打拼方向。

民報是有理想的報紙,也很感謝讀者幫忙分享擴散發揮影響力….

民報六年來無財團端靠小股東組成公司,「解散」以避免公司負債,經股東會決議結餘捐入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繼續民報網路媒體平台的運作,所以2019年1月起還是看的到民報的好文章。

當前即時新聞資訊來源很充裕,但民報針對同一條新聞,所寫的不同款,咱報導的角度或評論如何看新聞事實與背後對台灣人應該如何判斷這個代誌與價值這較要緊。民報會維持這個文章方向與特色。

民報經由新舊年度交替之際做此調整在此向廣大的讀者朋友做此報告…..

民報網站平台也歡迎台灣社會有見解的人有好的文章要發表也盡量傳過來。

民報信箱與網站完全沒變。

籌辦民報發起人共同聲明
民報編輯部
2013-03-23

我們醞釀著一個夢想…
我們希望台灣能有一份新的報紙誕生。

我們知道你可能和許多人或朋友一樣,乍聽之下的反應是:你們瘋了吧?你們是有錢沒地方花嗎?台灣媒體還不夠多、不夠亂啊…?

我們完全理解這些疑惑和善意的擔憂。

我們當然知道,在網際網路和電子媒體高度發展下,全世界許多曾經叱?一時的報社都已逐漸結束他們的紙本新聞,至於台灣更從來沒有一個階段像現在這樣,媒體氾濫、萬眾爭鳴、百花齊放。

在這樣的潮流和環境下,我們無數次地問過自己:真的有一份新報紙存在的必要嗎?它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

媒體開放曾經是無數人用意志、熱血甚至不惜賠上身家性命所奮鬥的目標,然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與原先的期待背離甚遠的結果。

多數的媒體為了搶奪有限的生存資源,利益的考量早已大於基本的信念,輕薄短小、色腥誇張、嘩眾取寵似乎已經成為新聞的主流。

加上長久以來的政黨惡鬥,媒體背後的投資者各擁其主,各自為各自的意識型態和各自的擁護者服務。

近年來,我們無法否認,從某個角度來看,媒體在台灣似乎已經淪落成為一種生財以及類似的宣傳工具而已。

一位為台灣民主運動付出一生的前輩對台灣的媒體和公眾言論的現狀曾經這樣的感嘆,他說:「這是最喧囂的時代,卻也是最沈默的時代。」事實正是如此。

於是,不分晝夜,台灣處處喧嘩,但我們卻聽不到一點厚實有力的聲音。

媒體彷彿無所不在,但很多人卻找不到可以說真話、講道理的地方。

於是,台灣慢慢變冷了。冷的不是天氣,而是熱情、志氣;冷的是對這塊土地真心的關懷和愛,以及對她的未來曾經那麼殷切而且充滿自信的期待。

有些人甚至連心都冷了,冷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冷到無感、無言。

於是,我們逐漸看不清事物的真實面貌,聽不到可以心悅誠服的啟示,找不到可以共同尊敬的人,甚至看不到可以義無反顧、一心向前的願景。

因此,我們決定結合對台灣前途仍然有向上提昇力量、盼望的人。我們相信,在台灣社會仍然有許多熱心、熱情,以正面心態在看待台灣社會及前途,這款力量應該結合起來,用眾人的力量籌辦一份新的報紙,相信必然能對台灣社會形成正面提昇的力量,來創造一個新局面。

我們希望:未來這份報紙所反映、發掘與關心的每一個議題,都是真正敬業專業的人、對土地有熱情的人,秉著良心之筆而出的。這會是一個反映民間疾苦、吐露台灣民眾心聲的媒體平台。我們將提供開放的空間,能讓社運團體、弱勢團體、文化團體、環保團體、人權團體、教育團體、婦女團體、原民團體、醫療團體、工商團體、司改團體…等大家所關心的議題,可以獲得充分的討論;我們也希望能結合各行各業的專家,各個領域的學者,認真理性的在這報紙上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問題,從多元的角度分析、評論,為台灣的將來深入思考我們共同的命運。不過,台灣的命運與亞洲、與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分不開的,因此這也會是一份兼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世界與人類未來的報紙。這是我們發起籌辦民報的心願!

我們知道辦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尤其是文字的閱讀和平面媒體的衰微是普遍的趨勢。但我們不願輕忽筆的力量和報紙對文化傳播與大眾思想的影響,所以我們戰戰兢兢誠實面對困難的挑戰,希望這份報紙的誕生能為黑暗中的台灣帶來一絲微弱的燭光,重燃台灣社會冷卻的熱情和希望,也照亮受苦的人們向前邁進的前程。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