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世說台語:「駒騅」是「古錐」(koo-tsui)可愛的語源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世說台語:「駒騅」是「古錐」(koo-tsui)可愛的語源

  2018-02-09 12:16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美國地理雜誌社出版的英文《歷史》(History)畫報雙月刊,2017年01/02號內載「絲路」一文,附有一幅中國唐代的仕官集團騎馬圖古壁畫,文中解釋說「騎馬」是那個時代「身份的象徵」(status symbol)。「馬」是絲路的進口物,即是西域的貿易品種,有如今日台灣市街上,某人坐車德國製的「寶馬」BMW 或是「賓士」Benz,車主的身份或可表示「好額人」有錢!唐代提起馬的名詩不少,如「遺卻珊瑚鞭,白馬驕不行,章臺拆楊柳,春日路傍情」(崔國輔〈長樂少年行〉)。

「馬」與台語或是福建話的生活環境並不密切,但是唐代開拓閩南的移民,想必帶來河南固始地方的俗語,台灣人的血統也許很複雜,但是用語,卻是承襲不少唐山的古老語言。市井小民的生活話語,則與漢字脫節,於是頻頻找不到正確的文字,譬如可愛叫「古錐」,毫無疑問的是借音的漢字複合詞。

「馬」除了姓氏及干支上的十二生肖外,在台灣人生活中很少涉及。日本則是因襲並保留可觀的唐代文物,又滲入近代歐洲文化及流行時尚不淺,動物或是文字用「馬」及其衍生字如「驛」、「馴」或是「駒」等用詞,比較平凡常見。

受到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賽馬遊戲仍然遺留在香港。日據台灣的興盛時代(約在1910-35年代?),政府開闢臺北「競馬場」(今北投區復興崗及其周圍,以迄北面接近舊道),市民也有飼養馬的人家。筆者年幼時代,偶爾闖入遠離賽馬觀望台的跑道外圍,坐在草地上觀看「跑馬」,家祖父則會提起他曾擁有「競馬場」內被徵收的土地,這是七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小馬生相可愛,漢語叫「駒」;台語漢字音讀:khu,如「拘」或「區」。這個字也喻年少英俊的人,如「駒麗」引伸為幼童可愛的文語用詞。另一個良馬的派生用詞,則是源自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史記》𥚃描寫的楚漢之爭中,項羽的坐騎千里寶馬名「騅」(台語漢字音:tsui,如「錐」),久之在漢語引伸為駿馬的泛稱。

筆者懷疑「古錐」一詞為台語正確的漢字雖然很久,現在能夠欣然釋出其語源,卻是近日的「驗遇」。「錐」是形聲字,漢字聲旁「隹」[tsui]本字台語有「雞尾隹」(鷄尾巴)。台語用「隹」字及其語音甚少,一般庶民生活上,少有「圓錐體」的觀念或是用詞,上述「可愛」的同義詞,俗語擬音寫作「古錐」[koo-tsui]。因「錐」亦可發音為[ui]音同「維」,如「錐孔」[ui-kang]。

遂引起筆者對漢字「隹」形旁及其音旁的一群字,作一番摸索揣測,輾轉查詢中有少用的「騅」字。這個字的原始字義是「毛色蒼白相間的馬」,也是「楚霸王」項羽的駿馬名稱,驟然我腦中浮現出複合詞「駒騅」的形象,這不就是「古錐」的訛音白字的語源?漢字三要素「形、音、義」俱全!

・註:http://isilme0103.blogspot.ca/2015/12/698ui.html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