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詩寫台灣》系列——氣勢稱霸萬山巒的大霸尖山之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詩寫台灣》系列——氣勢稱霸萬山巒的大霸尖山之美

2018-02-26 14:30
500元鈔票背面的山,是另一面的大霸尖山。(Sonia chen攝影,呂自揚提供)
500元鈔票背面的山,是另一面的大霸尖山。(Sonia chen攝影,呂自揚提供)

雪山之北有聖山
古名酒桶不可攀
山大峯尖拔地起
氣勢稱霸萬山巒 
——〈大霸尖山〉

台灣最著名的三大高山是玉山、雪山和大霸尖山。山岳界將山形像金字塔那樣尖尖的大霸尖山,和中央山脈中央尖山、達芬尖山,合稱「三尖」。其中以大霸尖山最為奇特。

大霸尖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與苗栗縣泰安鄉交界,海拔3,492公尺,在3,886公尺的雪山北方約15公里。日本時代,有日本人登雪山,讚美雪山至大霸尖山的險峻稜線,叫聖稜線。大霸尖山與雪山在聖稜線的兩端,遙遙相望。

大霸尖山在清代的番界裡,附近居住原住民泰雅族和賽夏族,都說大霸尖山是祖先起源地,是共同聖山,不可攀登。泰雅族稱大霸尖山叫Babo Papak,是耳朵山的意思。泰雅族有紋臉的舊習俗。

古代住新竹、苗栗的漢人,遠看東方重山疊嶺中凸出的大霸尖山,形狀像民間釀酒的酒桶,稱之為酒桶山。1836年的《彰化縣志》即記載:「山頂圓似熬酒桶,故俗呼酒桶山。」到1880年的《台灣輿圖》,開始記載山名為大霸尖山。

平常從桃園新竹苗栗平野,可看到東方或東南方的大霸尖山;從台北附近的山頭,也可看到南方群山中凸出的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的底座略成三角形,上窄下寬,突兀直聳而起,是變質砂岩構成的岩壁,三面皆陡峭如直落而下的斷崖,形成圓尖的山頂。東北面絕壁最寬,也最壯麗;西南方向是兩面山壁交接,山勢尖銳直上而崢嶸。

以目測看,三面峭壁各寬約150至200公尺,從峭壁底部至山頂,高約200公尺。岩壁下面是階梯狀放大的斜坡,從斜坡溝底至山頂,約有500多公尺。整座大霸尖山是上尖下寬,如突然拔地而起的奇特山峯,高插雲霄,險峻高聳。

從東、西、南、北的不同方向,近看大霸尖山,奇特偉麗的形狀皆不相同。正如蘇東坡詩所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而且,不論是朝暉夕陰、天晴陰雨,或是冬寒下雪,都是巍峨魁秀地雄立在天壤之間,睥睨著遠近山峯,其令人敬畏之氣勢的磅礡,更是稱霸萬山巒,是台灣百岳氣勢最雄霸的山岳。

大霸尖山附近另有中霸尖山和小霸尖山。海拔3,418公尺的小霸,在大霸南方約700公尺,孤聳如尖錐,一大一小就像一對耳朵。


海拔3,492公尺,尖銳陡峭的大霸尖山,與3,418公尺小霸尖山。(Sonia chen攝影,呂自揚提供)


雪山主峰至大霸尖山的聖稜線。(Sonia chen攝影,呂自揚提供)


頂端像人頭的小霸尖山。(Sonia chen攝影,呂自揚提供)

泰雅族和賽夏族人從未攀登大霸尖山。是1927年,日本登山隊首先從南壁攀登上絕頂,帶動登大霸尖山的風潮。1959年,有山友裝釘木梯可供攀登山頂。1971年,林務局開闢登山步道,改設鐵梯。到1991年,為安全把腐朽鐵梯拆除,並禁止登頂。

原住民曾傳說,大霸尖山山下原有大泉水,自日本人爬登之後,就不流了。

後來的山友,仍爭相慕名來到大霸尖山的山腳下,仰望大霸尖山的奇偉壯麗和神祕高大,滿懷敬畏和嚮往之外,都把仰望當作登頂,拍照紀念之後,就去登頂小霸尖山。到雪霸公園旅遊,都可在雪見和觀霧二遊憩區,遠望大霸尖山。

20世紀的山友,都稱大霸尖山為「世紀奇峰」。其實,大霸尖山在19世紀的文獻已有記載,不是20世紀才發現,「世紀奇峰」是誤解的稱呼。中央銀行2004年印行的500元大鈔,背面印的山就是大霸尖山。


呂坤和畫大霸尖山。(呂自揚提供)


呂坤和書法〈大霸尖山〉詩(呂自揚提供)

 

(責任編輯:Elinor Wu)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