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用畫喚醒台灣文化的醫生畫家~許武勇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用畫喚醒台灣文化的醫生畫家~許武勇

 2016-02-19 23:00
許武勇以畫中的夢境,呈現思念故鄉的情誼。他的畫,沒有過去未來以及空間距離的限制,因為心象的活動,是超時空的。(圖片取材自公視)
簡介:

許武勇,1920年生於台南市花園町。數學天才,自幼喜愛繪畫,他曾說「畫畫很快樂,好像在做幾何」,認為藝術可以醫治人心,比醫生醫治人類的身體更加有意義。日後一面行醫一面作畫,融合立體和野獸派開創自己的「羅曼主義」,自稱為「羅曼主義畫家」。

許武勇,1920年生於台南市花園町。數學天才,自幼喜愛繪畫,他曾說「畫畫很快樂,好像在做幾何」。台北高校期間遇見知名油畫家鹽月桃甫,帶給他全新的視野。高校第一名畢業後考入東京帝大醫科。在日本就學期間,與獨立美協的樋口加二學習素描六年。他先後受鹽月桃甫與樋口加二的野獸派繪畫風格的影響,尤其是在建築物的描寫。許武勇認為藝術可以醫治人心,比醫生醫治人類的身體更加有意義。日後一面行醫一面作畫,融合立體和野獸派開創自己的「羅曼主義」,自稱為「羅曼主義畫家」。

1943年,許武勇以「十字路」入選日本獨立美術展,當作品在上野美術館展出時,繪畫指導老師樋口加六對他說:你當畫家將比當醫生適合。隔年,二次大戰轉為劇烈,各項美展紛紛停辦。1945年,許家在神戶經營的商店和住宅因遭空襲付之一炬,許武勇離開當時研習的佐左內科轉入京都鄉下當村醫,同時照料父母生活。東京帝大醫科畢業後,返回台南市,以開業醫來維持他喜歡的繪畫生活。1951年,台陽展出品<離別>,是首位台陽展台陽獎得主。他自創羅曼主義,不受畫派影響,他認為畫就是要表現人間達不到的美麗心境。1947年他受228事件影響,更深刻體會︰人類追求幸福的希望十分渺茫。所以藉畫來完成現實的不美滿。 他畫中的夢境,呈現思念故鄉的情誼。他的畫,沒有過去未來以及空間距離的限制,因為心象的活動,是超時空的。


                                    (上圖左)許武勇作品〈十字路〉,1943   (上圖右)〈花〉,1949


                                    許武勇76歲作品〈台北市〉,1995

1953年許武勇經考試獲得美國國務院外事總局(後來的安全總署)獎學金,留學美國柏克萊大學研究公共衛生;並在舊金山Lucien Labaudt開畫展,是台灣畫家在美國舉辦個人美術展第一人。回台後,先後獲省展特選首席獎三次,之後連續七年受聘任省展審查委員。1965年,許武勇為參加台北的美術活動,將診所遷移北上,一樓當診所二樓當畫室;1975年他在四維路住宅開設個人畫廊,每年發表作品直到1983年共9次。從路竹鄉下搬到台北市,首先吸引許武勇注意並成為繪畫題材的是建築物。他陶醉在充滿活力的熱鬧街景,街頭兩旁的洋房,以及一扇扇、無數的門、窗、欄杆,簡直是畫布上現成的幾何圖形。許武勇一輩子都是戴著白手套畫畫;戴著手套的許武勇是畫家,脫下手套時才是醫生。他利用看病患的空檔溜到診所樓上畫畫,白手套可以保持雙手乾淨不沾上油彩也就不必洗手。

1987年許武勇因大腸癌入院開刀,出院後自覺生命終將走到盡頭,開始積極整理手中30件油畫作品,並在淡水買地準備開設「許武勇羅曼美術館」。為了美術館的實現,他親自參與硬體的設計工程,然完工即將開幕前夕,畫家本人決定放棄,原因是日後經營困難重重。癌症手術後,許武勇就從醫界退休成為畫家,繼續追求繪畫永恆的生命。許武勇說:「人的生命有涯,藝術的生命無涯,而我繪畫的技術又是多麼粗糙。」這位遊走非學院與化外之間的台灣資深現代畫家,醫生與畫家的雙重身分,執著年輕的夢想,持續的謙卑的創作不懈,表現人間達不到的美麗心境。

2013年11月,許武勇94歲,接受心臟冠狀動脈手術後,親自為自己的「許武勇美術館」揭幕。「許武勇美術館」位於台北市信義路二段91號九樓,典藏500多件紀錄20世紀台灣的珍貴油畫,三角窗的大樓外牆設有電視牆輪流播出許武勇個人畢生作品。文化部推薦的許武勇前輩畫家記錄片,也於當年底推出。他藝術的貢獻,誠如他在「許武勇美術館」開幕自序中說:「能過此兩劫難是神賜我生命來完成兩個使命。一是以油畫創作來喚起台灣對文化的重視,二是設立美術館來宣揚文化。」


五位資深藝術家昨日出席資深美術家傳記及紀錄片發表會,後排左起鄭善禧、何肇衢、歐豪年、王 水河,前排為許武勇。


                                    許武勇85歲作品〈台南普濟殿前〉,2004


                                    〈巴黎聖母院之後庭〉,1998


                                    許武勇92歲作品〈東京台場〉,2011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