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合1選舉國民黨大敗,由民進黨拿下13席過半數的執政縣市,正式宣告馬總統跛腳,國民黨不論是兩岸政策黑箱、食安風暴或是633經濟政見跳票,人民都透過選票強烈表達不滿與「不信任」,馬總統更擋不住黨內逼宮的壓力,請辭中國國民黨主席,這也宣告了國共兩黨主席可能搭建的「馬習會」已經破局,馬總統在台灣史上無法留下政績,也無法留下「馬習會」的歷史紀錄,馬英九的歷史定位,極可能是一事無成。
人民用選票教訓傾中又無能的馬英九,馬必須慎思,他在歷史定位上的唯一活路,就是與在野黨及公民團體合作,再次推動憲改,將現行總統「有權無責」、國會無法展現真實民意等不合理體制,透過憲改予以根除,簡單的說,憲改,馬總統的唯一活路。
如何改革憲政,落實權責相符的民主制度,民間早有討論,在國會改革部分,前總統李登輝主張,最重要的是代議制度本身的問題,代議制度是單一選區的選舉方式,導致台灣沒有往新的方向發展,地方上被有錢、有勢、有辦法的人繼續控制住,這應該要改,不要單一選區的方式,應讓優秀的人才有辦法出來競選,這是代議制度本身改革的問題。
與李前總統的國會改革主張接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積極主張應該以「讓政黨席次比例符合選票比例」、「減少票票不等值」及「讓小黨有生存空間」等項目作為憲政改革首要工作。當前國會與民意脫節的問題,例如:在服貿和核四議題上,人民選出的國會多數黨,就和多數民意站在對立面,而人民身為國家主人卻束手無策,更嚴重的是,直接民主的公投門檻又過高,根本無法彌補代議政治的不足,這是代議制度失靈,也是國會改革的憲政課題。
民進黨認為代議制度失靈,是當前最大的民主危機,因此如何「讓政黨席次比例符合選票比例」、「減少票票不等值」及「讓小黨有生存空間」都應該優先在新一波的憲政改革過程中被討論並且共識出解決的方案。
今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召開公民憲政會議是學生的訴求之一,必須透過多元的對話與討論,形成社會憲政改革的共識,例如在總統制與內閣制的選擇,就必須透過討論來形成共識。
台灣社會必須記取教訓,現行行政體制的權責不分,是導致責任政治無法落實的主因,不論是馬英九還是阿扁當總統,行政院長永遠都是總統「有權無責」下的犧牲者,這不僅不符合民主國家的憲政常態,更是國內政治紛亂的主因。所以在行政體制的選擇上,不論是總統制或內閣制,台灣人民必須要選擇一個權責相符的機制。
在司法問題上,台灣司法的社會信任長期低落,原因是司法的轉型正義並未落實,法官的收賄、恐龍與淪為政治打手的問題嚴重,因此司法的民主化是憲改必須進行的工程,例如陪審團制度的繼受,讓人民擔任事實認定的法官,而職業法官專注於法律適用,可以有效改革當前司法不受信任的嚴重問題。
綜上,台灣憲政體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關頭,但因修憲的門檻過高,只有在野黨及民間社團的力量,推動憲改將非常辛苦,馬總統應該慎思,社會高度期待憲政改革,而馬英九的歷史定位是要停留在「無能」或「一事無成」,還是任內推動「憲政改革」的民主工程,考驗著馬總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