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80歲了,因為糖尿病末稍神經差,去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看神經外科,黃勝雄醫師請我阿母把左腳抬起來,但沒說腳要抬到哪?老人家,結果黃醫師把我阿母的左腳抬起來放到他的膝蓋上,然後親手幫她脫去襪子,跟她說如果是一點痛,如果不是凍未條,就不要開刀了」。
黃勝雄問診後,細心地幫老太太把襪子穿回去,並要老太太安心。一位郭姓病患家屬在《黃勝雄回憶錄》新書發表會後,回憶曾帶母親去給門諾醫院前院長黃勝雄看診的經過,「他親手抬起病患的腳,幫忙脫襪子、穿襪子,沒有嫌,一也架子也沒有」。
這樣的橋段在黃勝雄醫師的回憶錄新書中鮮少提及,但卻是太多太多的受惠病患與家屬的共同經歷。1970年,黃勝雄帶著台灣給予的孕育赴美進修,歷經25年,成為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曾是雷根總統隨行的指定醫師,年薪超過百萬美元,醫治近10萬名病人,被認為是「Doctor's Doctor」。
1993年,黃勝雄當年因為一句「美國很近、花蓮很遠」而回到台灣,到後山花蓮服務,到場參加的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以「一根火柴燒開水」來形容黃勝雄,「大家一起把水燒開」,讓社會往前進。
天下文化今(14)日在台北市信義誠品舉辦《回台灣買靈魂-門諾醫院黃勝雄醫回憶錄》,書中分享他的成長與求學,以及行醫的生命歷程,同時也見證兒時台灣從日治到國民黨時期的時代變動。
包括總統蔡英文、副總統陳建仁都推薦這本書。而陳建仁也到場為新書站台,會場坐滿佳賓共同見證。陳建仁並推崇黃醫師是「揹著十字架」到後山花蓮服務。與會人士都認同黃勝雄醫師「台灣史懷哲」的精神。
與黃勝雄結識超過20年的李遠哲致詞時表示,年輕時學弟妹對人生有疑惑將來怎麼走,他就要他們看傳記,「我最喜歡叫人別看居禮夫人傳,聖雄…,不是這位勝雄,是聖雄甘地傳,他們就會有很多啟發」,現場傳來一陣笑聲。
李遠哲幽默表示,他也推薦看黃勝雄的傳記,「人生是應該這樣走的」,今天他很高興今天有另一本「勝雄(聖雄)的書」。他也笑稱黃跟他應是年歲一樣的人,但看起來「比我老成,但又比我年輕」。
李遠哲也提到,他看過台灣社會一些不理想的事,經過228、白色恐怖,很多很多不理想的事,就出國留學,也回到台灣。他也笑稱,黃是回來買靈魂的,「我不知回來買什麼,也不知道我要賣什麼」,但還是回到台灣。
李遠哲:黃勝雄「不只是一根火柴」
他說,黃的回憶錄說的和他經歷一樣,走過很多歷史軌跡,但他覺得,人生只有二樣事重要,一是克服困難,繼續不斷學東西,二是滿懷熱誠、幫助別人,「他的人生很簡單就是只有兩句話,不斷學習、幫助別人,就走過來這一段很長的路」。
但李遠哲說,黃勝雄回憶錄中提到很多他跟長輩學東西,和病人、社會互動,「讓人確實有很大的感動」。
李遠哲也引用書中238頁提到,黃勝雄引用美國牧師內布爾所寫的一首「寧靜禱告」:「求上主佑我寧靜,接受我所無法去改變的事情,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和智慧去分辨差別」。推崇黃勝雄院長確實做到寧靜、勇氣跟智慧,而他一直也沒想通,什麼事要向他學習的?
李遠哲接著說,「如果是一根火柴,這邊拿一杯水,我點燃了火柴,水是燒不開的,所以應該寧靜說,這是我做不到的,但我也知道,我這根火柴燒不開一杯水,但我們幾個人一起燒,一根一根地繼續燒,那麼我的寧靜,就不是接受這根火柴不能把水燒開的事實,而是要接受、有勇氣改變水不能燒開的事實。
他對黃勝雄表示最大的敬意,「他不只是一根火柴,他影響了大家」,大家一起把水燒開,讓我們的社會一起往前進。
立委蕭美琴則表示,她很感動能見證黃勝雄醫師回憶錄出版,也透露黃為回憶錄在美國沈潛一段時間,在美國把人生轉折的故事化為文字,讓更多人能感動。此外,他也很榮幸人生中能有機會在花蓮與黃勝雄醫師共事。
蕭美琴說,黃醫師和他的前輩、門諾醫院辦辦人、前院長薄柔纜醫師(Dr. Roland P. Brown)能來花蓮,都是因為薄柔纜醫師一句話,「美國很近、花蓮很遠」,她也對這句話感同身受。「黃醫師在後山幾十年的生命歲月,我們看到他揹負著很強烈的使命感」。
蕭美琴表示,後山是相對資源匱乏的地方,想提升自己的專業、能見度、知名度,「不會到後山來」,想賺錢更不會到後山,但黃醫師選擇這條路,「雖然是人煙稀少的路,但是因為他的使命感,從來不孤單,同時也感動更多人,就像當年薄柔纜醫師感動黃醫師來到花蓮一樣」。
「今天我們共同守護花蓮過程中,黃醫師的付出不只是在醫療專業領域,更有高品質專業要求,要做醫療、蓋醫院,不是隨便蓋一間,還要最好的醫生跟他一起來花蓮服務」,蕭美琴說,此外黃勝雄參與地方藝文、對公共事務更是熱衷參與,提升花蓮除醫療之外的文化氣質,以及國際能見度、國際觀,「花蓮知名的石雕藝術,也是在黃勝雄的推動之下,提升國際能見度」,讓人非常感動。
蕭美琴:感謝黃勝雄帶來感動,盼更多年輕人留在後山
她說,希望黃勝雄的精神能感動更多人,「花蓮是一個人才外流的地方,我們年輕人不斷在外流,不只花蓮,我們南區的醫院更缺醫師、護理人員,更缺年輕人留下來,在這條人煙稀少的路上,在地方努力付出」。
蕭美琴說,希望這本書除了感動我之外,「剛李遠哲院長提到像火柴燒開水,我應該是被黃醫師這支火柴溫暖的其中的一個人,跟他一起在地方,希望溫暖更多的人」。
黃勝雄在書中強調上帝的路指引他回到台灣,「上帝的光是非常溫暖的,我也相信黃醫師不只是回台灣買靈魂,更是讓他的靈魂到花蓮更豐富」,蕭美琴說,「不只上帝的光,土地是最溫暖的,花蓮是最接近土地的地方」,她也恭喜黃醫師能感動更多人,也期許其他更多優秀的醫師們,能在慈濟醫院、榮民醫院、國軍醫院,都是在花蓮偏僻的醫院從事服務的工作。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也讚揚黃勝雄說,誰說台灣缺少典範、愛心、好書?「美國很近,花蓮很遠」,感動了黃勝雄放棄美國的專業學術環境回到花蓮。
高希均提到,從黃勝雄從1993年之後的22年在那努力,幫助窮困的人照顧孩子、老人,生在南投、後來在美國,「他一定有一個『花蓮夢』」。「過去22年花蓮不僅有了黃院長,還有東華、慈濟」,但必須承認花蓮和台北還有一些距離,但黃勝雄的「花蓮夢」已給我們一些啟示。高希均伉儷也當場捐贈此書一千冊響應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