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小吃行腳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小吃行腳

2014-08-28 12:32
作者:舒國治
譯者: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8-01T08:00:00Z
官方網址:http://www.crown.com.tw/

小吃的藝術,在於尋覓(一個鎮市的佳店究竟藏在哪個區塊?),

在於觀人(這個老闆如何打理食物、何以店堂比較精神),在於目測食物(好吃與否,往往進門前已了然於胸)。

你若是愛小吃,又嫻於小吃的門道,那肯定你的生活過得不錯。  ──舒國治

小吃的藝術,在於尋覓(一個鎮市的佳店究竟藏在哪個區塊?),
    在於觀人(這個老闆如何打理食物、何以店堂比較精神),
     在於目測食物(好吃與否,往往進門前已了然於胸)。
      你若是愛小吃,又嫻於小吃的門道,那肯定你的生活過得不錯。
                            ──舒國治

【作者簡介】 舒國治/散文家。1952年生於台北。先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70年代末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深受文壇矚目。80年代浪跡美國,返國後所寫,多及旅行,被視為台灣旅行文學的重要奠基人。論者好言他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堪稱「舒式風格」。2005年於《商業周刊》撰寫小吃專欄,自此小吃寫作又成了他另一塊招牌。著有《讀金庸偶得》《臺灣重遊》《理想的下午》《流浪集》《門外漢的京都》《台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水城臺北》等。

【序】小吃與台灣/舒國治

說來有趣,我每一、二個星期,要花個十來個小時出門去找小吃。這已然有點像是我的一項副業了。

當然,我一直想把它弄成像是我的玩樂。或說,我的填飽肚子的需要。然而,愈來愈無法只是如此了。我必須為了「寫」而去「吃」矣。有時我想進一家我慣去的店把肚子填了,然而我卻進了附近一家新店,為了可能的寫稿之需。

有了高鐵,我往中部與南部找尋小吃更頻繁了。遂發現,台灣實在是個小吃的寶島。不只台灣製小吃的人多、不只是台灣嘗小吃的人多,台灣談小吃的人也多。

小吃,是大夥共同的話題。他們說,小吃,也是台灣和諧的力量。在太多的台灣角落,人們說起政治,很容易劍拔弩張;然一聊到小吃,馬上忘掉了適才的黨派不同見解,反而變成了哪家的雞肉飯勝過了另一家。

另外,觀察人們翻閱雜誌,東翻西翻,最習慣先往小吃的專題上去停注眼光。

小吃,原本很繫於地域。老城或富裕之區,小吃最豐。前者如台南、彰化、新竹是,後者如員林、高雄是。此等皆是小吃的深厚大本營。然而晚近發展的地區,往往在食物項目上有新的創舉,像花蓮,它的西式甜點,如民德一街「喜品家」、忠義二街的「蒲公英」,烘培得甚出色。宜蘭由於偏處山海一隅,其小吃傳統上不受外人廣知。而宜蘭的麻醬麵十分有特色,並且下得頗重火候,將來必成宜蘭小吃的一樁名物。

嘉義最有名是雞肉飯,然嘉義小吃,最教人常時坐吃而永不厭者,是那種飯湯小菜的「飯桌仔」店。點一碗飯,叫三兩碟小菜,一碗湯,便能很滿足卻又很隨意的享受一頓飯了。有時加點一尾魚,如在延平街「阿文」;有時飯是「雞肉飯」,如在光彩街「丸仔榮」,皆是嘉義不論士農工商很慣常的市井享受也。

本來世道愈好,小吃應該愈興隆;然而近年台灣的情況反而是:世道愈令人感到低迷時,小吃愈被人加倍的注意與投入。好像說,藉著親近的小吃而暫忘那不堪的世道。

單品,是小吃最紮紮實實的根基,也是小吃店能否經營數十載最大的考驗。基隆廟口的圳記紅燒鰻,南機場的來來餃子,鹿港的王罔麵線糊,高雄的仁愛一街綠豆湯,台南仁德的阿裕牛肉鍋,皆是只售一味的店,故而最能專注而游刃有餘。

他如高雄老江紅茶的煎蛋三明治,簡單卻獨擅,最厲害。左營「寬來順」的韭菜包子亦是,簡單卻獨擅。潤餅這種單品,在台灣最不宜小覷,高雄的「三代春捲」、埔里「羅記春捲」、員林「幸福潤餅」,一捲之中,什麼都有了。

有人揣想,若將各地有名小吃,數十家或百家,全集在一個地下室,成為「全台灣小吃精華」的美食街,必令食客極感方便,勢必最受大眾狂喜。然而直到目前,似乎猶未聽到在哪兒有開成的。顯然,這不是易事。或許小吃最不是「規畫」出來的。

另外,夜市,據說也是台灣最受觀光客廣提的一件風景,但「夜市」和「小吃」未必適合相提並論。基隆廟口夜市或屏東民族路夜市,固然是小吃的佳良重鎮,然太多夜市,饕客壓根不太涉足。

小吃的藝術,在於尋覓(一個市鎮的佳店究竟藏在哪個區塊?),在於觀人(這個老闆如何打理食物、何以店堂比較精神),在於目測食物(好吃與否,往往進門前已了然於胸)。

你若是愛小吃,又嫻於小吃的門道,那肯定你在台灣的生活過得不錯。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