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日本now】只剩公務員才好命 其他人早已「底邊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日本now】只剩公務員才好命 其他人早已「底邊化」?

尤有甚者 日本公務員更因企業員工底邊化而自覺高高在上

2015-10-08 21:45
日本作家三浦展認為,沒有產生附加價值的公務員「上流化」,而創造新的商機及價值的民間企業的社員「下流化」,這樣的社會是沒有發展性的(圖取材於網路)
日本作家三浦展認為,沒有產生附加價值的公務員「上流化」,而創造新的商機及價值的民間企業的社員「下流化」,這樣的社會是沒有發展性的(圖取材於網路)

台灣有朋友十年寒窗而考上公務員,原本很關心社會底層問題的他,才沒多久,突然開始說「許多人以為從我們辦公大樓走出去的都是OO部職員,但是其實有天壤之別,有的是高考過的公務員,有的不過是臨時雇員、工讀生等而已!」不知不覺有相當的優越感,或許是吧!日本調查也顯示公務員的幸福度在2010年就是最高的,而現在因為4成以上的日本人「下流化」,也就是底邊化,自己更是被襯扥地高高在上,幸福感躍升!

日本在70年代曾經是所謂「一億人總中流時代」或稱「國民總中流時代」,也就是當時日本人口約為1億人,日本內閣府做的「有關國民生活與論調查」,顯示9成人的人都自認自己是中產階級。

原本這項調查是從1958年開始進行的,但當時回答自己是「中上」「中中」「中下」的「中流」人約為7成,其後1960年代中期則超過8成,其後池田勇人內閣制定所得倍增計畫,1968年日本國民的總生產額(GNP)成為世界第二,從1970年起,就是9成的人自認是「中流」的中產階級。

但是這樣的「一億總中流」的國民意識,在1999年以後,收入差距拉大,也就是年收300萬日圓以下以及年收1500萬日圓以上的人增加,而300-1500萬日圓的中間收入層減少,日本人的中產階級意識逐漸稀薄化。

2005年寫了「下流社會───新的階層社會的出現」的三浦展,當時就已經指出日本的「一億人總中流」的均質性已經不存在了,而經過10年,這樣的貧富差距更加固化、確定了,更可怕的是日本人全體都在「下流化」,也就是底邊化了。

三浦展最近以三菱總合研究所的「生活者市場預測系統」的每年調查3萬人的結果為基礎,而調查了日本人階層意識,發現有令人非常驚訝的結果,就是公務員對於日本人下流化狀態竊喜不已,因為自己的階層相對提高了,上流化了。

三浦今年出版了「格差固定」的新書,指出日本人自認是「下流」,也就是「底邊」,高達43%,遠超過上流的14%以及中流的36%,其他7%不知道自己到底屬於哪個階層,上流大抵是會社經營者、董事、醫師等。

令人驚訝的是在卅幾歲一代,在企業等的正社員有45%自覺是「下流」,相對於此公務員則只有21%是自覺「下流」,這是當然的,因為日本公務員現在收入還比民間企業好,像是35歲的公務員,而且還不是中央部會公務員,而是向東京都廳(宛如台北市政府)的地方公務員,就能拿的跟日本一流企業員工一樣多,如果他跟同樣在東京都廳工作的女性結婚,則兩人就有非常安定的高收入,在東京都內擁有自己的房子。

公務員最強的還是不會有遭裁員之慮,永遠居於不敗之地,尤其最近10年日本企業大舉減少正社員,即使名牌企業也動輒成千上萬人地解雇,非常不安,因此男性正社員自覺下流的人增加,而男性公務員自覺升為上流的人增加,事實上2010年日本政府的調查也顯示所有職種裡最為幸福的是公務員。

那也難怪,因為民間企業正社員的平均年薪在1997年時還有467萬,到了2008年就只有401萬日圓,但是公務員則有500萬日圓;如果是中央部會公務員則更高,平均還達724萬日圓,跟美國357萬日圓、 德國194萬日圓、法國的198萬日圓、英國的275萬日圓、義大利215萬日圓、加拿大的238萬日圓、澳洲的360日圓,日本中央公務員年薪高很多。

公務員收入高,因此像現在日本物價暴漲,普通的人都盡量在外食、服裝、娛樂等各方面盡量節省,但消費習慣沒變的就是公務員;公務員之間每次聚餐喝酒等的消費額是6千日圓,是民間企業正社員的2倍,中餐也每餐花費800日圓以上,也比民間正社員多。因為收入高,所以公務員結婚的比率也比民間企業的人多。

三浦是認為公務員基本上並非透過經濟活動而生產附加價值,但這樣的人上流化,而創造新的商機及價值的民間企業的社員下流化,這樣的社會是沒有發展性的,因為優秀的人才會為了追求安定高收入而去擠著想當公務員,只有公務員才幸福、好命,這樣的日本沒有未來,而歷史也證明這樣的社會將會崩潰的。


三浦展於2005年寫了「下流社會──新的階層社會的出現」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