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新北市長朱立倫終於表態參選黨主席,並強調不選2016年總統,同時拋出降低投票年齡、改為內閣制等修憲主張,親藍政治學者咸認為,朱應該會成為國民黨新共主,但對於修憲都不甚樂觀,「國民黨2016年推誰出來,大概都會成為炮灰」。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彭懷恩指出,放眼望去國民黨內,現任代理黨主席吳敦義公開宣告不參選,立法院長王金平雖然也有支持聲浪,「但是力道顯然是不夠」,在「西瓜效應」之下,加上郝龍斌、胡志強表態支持朱立倫,做為後馬時代的新共主,朱立倫當選黨主席應該很有希望。
「說不選,之後還很難講」,彭懷恩說,從現在到2016還有一段時間,做為泛藍新共主,不見得現在說不選,未來就真的不選,「馬英九當年不是一直說不選台北市長,還不是出來選了;謝長廷不是說要退出政壇,他也沒退出呀。」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張麟徵進一步分析,朱立倫選黨主席但不參選2016年總統,顯然基於幾個理由:一是考量新北市的票源,擔任黨主席跟新北市長職務並不衝突,但若投身總統大選,朱可能要在明年中辭新北市長,屆期未過半的情況下如果舉行新北市長補選,照此態勢看來,很可能就被民進黨「收復」新北市。
不選下屆總統的理由之二,張麟徵認為,在馬總統主政之下,不敢對之前民進黨執政時的「去中國化」有任何大動作,造成馬採取的親綠路線事倍功半,「他說不統不獨,哪有人相信呀」,因此傳統政治學理上的「鐘擺效應」,顯然不太可能存在,「2016總統大選對藍營來說十分困難,不管推誰出來,大概都是當炮灰」。
至於朱立倫提出的修憲主張,即便是與民進黨之前相同目標的內閣制,彭懷恩都認為難度非常高,「原因不在於兩黨是否有共識,而是馬總統還在位,在野黨不會想把這個credit做給他」,在修憲高門檻的限制下,反馬勢力只要少數人即可集結杯葛,讓修憲過不了關。
彭懷恩說,朱會提出與民進黨相同的內閣制,關鍵在於看好下一屆立委選舉,民進黨認為綠營有可能一舉過半,將可一併取得組閣權,而朱立倫此時拋出內閣制,同樣也是基於認為立委選舉有可能一搏,目標雖然相同,但仍是各懷軌胎。
而張麟徵則指出,要主導修憲,即便是馬總統放手讓朱立倫去做,恐怕都力有未逮,原因出在於當今政壇上缺乏足夠號召力與威信的政治領導人,「朱立倫是『風派』(見風轉舵),從《維基解密》看朱對AIT的講話,就可得知他聰明有餘、誠信不足,立法委員不會聽從他的指揮」,因此修憲要通過,恐怕有實質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