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上賞雪聖地,每年追雪賞景人潮不少,但另一場景,合歡山莊及松雪樓醫屋內卻同樣人潮「絡繹不絕」,因海拔超過2500公尺加上溫度低,容易出現高山症缺氧而前往醫療站「吸氧」!今年合歡山雪季已經開始,支援合歡山雪季醫療的門諾醫院外科醫師吳瑞騰今天提醒,除了注意保暖,上山速度也不宜過快,如果出現了頭暈、頭痛、嘔吐等症狀,可先服用緩解藥物改善,若症狀未緩解,建議盡快下山。
冷氣團相繼報到,氣溫越降越低,1月起為期二個月的合歡山雪季已經展開,不少民眾期待著能夠上合歡山一睹降雪美景。除了賞雪人車潮外,松雪樓及合歡山莊的醫療站,每年此時最常出現的就是因「高山症」而出現的「吸氧」人潮。支援這項雪季醫療的門諾醫院外科醫師吳瑞騰說,民眾從平地衝上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容易因為急性環境的適應不良而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甚至是食慾不佳等症狀,輕微的只要吸吸氧氣,加上一些藥物即可;症狀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現腦水腫、肺水腫,危及生命。
每年賞雪季,合歡山松雪樓及合歡山莊的醫療站,就會出現因「高山症」而前往「吸氧」人潮。圖/門諾醫院提供
吳瑞騰表示,高山症最主要是因為低溫、低壓、低氧而造成,尤其海拔超過2500公尺以上最容易發作;輕微的狀況,只要讓自己多休息,透過據點氧氣的提供,身體自然能夠慢慢適應環境,症狀都會有所改善。
他建議,民眾如有慢性疾病史、心血管疾病或是曾經有併發高山症者,上山前可先服用預防藥物如「丹木斯」,或行前可先到醫療院所諮詢,由醫師給予適當用藥。另外,喜愛登山的民眾,建議一天內的爬升高度以不超過500至1000公尺,讓身體慢慢適應高山環境,才能避免因高山症而掃了賞雪興致。
雪白色的美景雖讓許多人嚮往,但務必有足夠禦寒裝備,尤其高血壓、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要特別注意,吳瑞騰強調,在高於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如出現頭痛、想吐、身體疲憊等現象,都應該被當作高山症的徵症,除非能夠證明是其他原因所造成,否則都要當作是警訊,才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切忌勉強上山,因為最能解決高山症的基本辦法就是盡快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