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 環奬國際《蝴蝶夫人》歌劇演唱比賽
三浦 環在世界各地演出,單只《蝴蝶夫人》次數逾2000場,優異的演出受到無數愛樂者的激賞,也為她的國家爭得了榮譽,是日本國民心目中最敬愛的人物之一。
三浦 環遺囑指定把她在世界各地公演《蝴蝶夫人》所穿的劇裝,贈送給愛徒小林 伸江(千代子)女士。小林 伸江深深感受到恩師的遺愛,體會得到恩師對她的深切期望;期望她能夠繼承衣缽,並且發揚光大,進而為全世界培養出無數的三浦 環!遺贈的劇裝正是這種偉大精神的象徵物。每當小林 伸江穿著這些劇裝演出時,總會感激而熱淚盈眶。恩師的劇服終於啟發了她創設「三浦 環奬國際歌劇蝴蝶夫人演唱比賽」的構想。
小林 伸江毅然犧牲自己的藝術生涯,為這件崇高而有意義的事情奔走。1952年她創立了「三浦 環顯彰會」。翌年,三浦 環七週年忌日,在東京上野公園寛永寺內設立恩師牌位。1963年又在蝴蝶夫人的故事發生地——長崎市的古洛博館(Glover Mansion)矗立一座恩師三浦 環的蝴蝶夫人劇裝雕像(背㬌是浦契尼的牆壁浮雕像);今日己成為世界著名的觀光景點。
獲得日本政界、財經與文教界的支持,到1966年再得到政府的確認,由國庫撥款補助,「音樂的奧林匹克」國際競賽首次在東方產生。在這漫長的18年歲月,為了報答師恩,發揚恩師的事業與精神,小林 伸江不辭辛勞,努力奔走,雖然遭遇到很多困境與困擾,終使恩師英靈之燈永燃不熄,令人感動。
三浦 環獎國際《蝴蝶夫人》歌劇演唱比賽的設置,不僅嘉惠後進,為世界樂壇發掘慧星,亦將使三浦 環與小林 伸江師生之愛的光輝,永照人間。
◆紀念一位偉大的聲樂家 財、政、文教總動員!
這項國際音樂大賽,日本政府除了國庫撥款補助之外,並由日本外務省(外交部)與文部省(教育部)列名贊助,協助推動賽事實務。
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聲樂家,日本動員了財、政(包括國家元老,前首相吉田茂、岸信介等人)文教界的主要人士,全力推動促成這項「三浦 環獎國際《蝴蝶夫人》歌劇演唱比賽」成為全球矚目,最重要的音樂比賽之一。
◆台灣沒有缺席《蝴蝶夫人》歌劇演唱比賽
當時雖然尙處「音樂沙漠」境地,尚待起飛的台灣,也沒缺席這項世界性的重要音樂大賽,並且有頗為良好的成績;後來旅居加拿大的女高音黃麗娟參加了第一屆的比賽,雖然沒有得獎,但優秀的表現獲得了日本樂壇的讚賞佳評;1986年秋參賽的呂麗莉老師,進入了競爭激烈的決賽;負笈東灜時代就已受到器重,活躍於日本樂壇的辛永秀,更早在1970年6月代表台灣參加第五屆大賽,贏得第五名(比賽錄取八獎),一時在中日樂壇掀起了一陣狂瀾!
◆斯義桂——中國第一位世界性歌唱家
説斯義桂不是亞洲第一位世界性的歌唱家,並無不敬之處,也無涉及斯義桂崇高聲望與藝術成就之褒貶。這只是依據歷史進程的史實界定與陳述,突顯的只是某些音樂文史工作者的夜郎心態和治學嚴謹態度,並予以導正而己。
斯義桂原籍淅江奉化,1915年出生於上海。父親經營石材店坊,設計雕塑碑文,亦屬藝術行業。斯義桂幼小時就喜歡繪畫,應與其家庭環境有關。當然,他最喜愛的還是音樂!
年長進入上海音樂專科學校,主修聲樂,得遇名師舒石林(註2)。舒石林預見了這位門生燦爛的前程,對他說:「你未來的成就會比我高,只要你努力不懈!」
1936年畢業時已頗具聲望,常有演出。1947年為求得更高深的研究,開闢更高層次的音樂天地,他來到美國。不久就與上海音專主修鋼琴的同學李蕙芳,在紐約一長老教會結婚。上海音專時代兩人就常有「我唱歌,妳彈琴」之樂,此後在事業上、在生活中,更成為永久的伙伴與情侶。
在美國最初幾年的學習,生活是在極端艱苦中度過。斯義桂一方面苦修各國語文,一方面拜在世界著名的男低音啟普尼斯(Alexander Kipnis,1891-1978)(註3)和女高音艾迪絲 · 瓦柯兒(Edith Walker,1867-1950)(註4)門下深研歌劇和聲樂之學,李蕙芳則入茱麗雅音樂院進修鋼琴。「要學習、要吃飯、要住房子,還要生孩子。」(首次來台記者會中之言)。他曾考入一樂團當歌手、收學生⋯,費用的籌措把他累得喘不過氣來。
隨著樂團的歌唱和自己舉行的演唱會,斯義桂的歌藝漸漸為美國人所知曉,而於1950年獲得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the War Memorial Opera House)登台,飾演歌劇《阿伊達》(Aida)劇中的埃及法老王;1953年又在紐約市政廳(Town Hall)舉行紐約的獨唱會初演(debut)。這二項演出,音樂評論家都賦予最高評價,認為他是樂壇奇葩,難以令人置信的成功,使他的音樂生涯邁向全世界。
先是舊金山交響樂團,1955至1971年間共有13場同台演出。接著是休士頓國家交響樂團、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等等,都相繼邀請同台共演。隨著不同的樂團在美國各大城市演唱,也作電視演唱,歌聲幾乎遍及美國各個角落。1955年9月與紐約市歌劇院(New York City Opera)簽約,成為該歌劇院台柱之一。
説斯義桂不是亞洲第一位世界性的歌唱家,並無不敬之處,也無涉及斯義桂崇高聲望與藝術成就之褒貶。圖/陳義雄提供
斯義桂早年苦修語言,使他的演唱會曲目範疇極為寛廣,能以中、英、德、義、法、俄六種語言在歐洲與各地的著名管絃樂團和歌劇院演出。昔日有「指揮壇上帝王」之稱的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頗為讚賞斯義桂,常常邀約在他指揮演出的音樂會上演唱,還曾聘為客席獨唱家,隨同大師與柏林愛樂管絃樂團,在義大利米蘭司卡拉歌劇院(La Scala)和紐約的卡奈基音樂廳演出。
1966年,斯義桂與FRANC、RCA、Mercury、Concert Hall Society,與荷蘭的IRA-MAC等公司簽約,錄音發行唱片。1966與1967年二度獲得巴黎國家唱片學會(Academie Nationale du Disque Lyrique )最佳錄音獎和荷蘭政府為獨唱、獨奏唱片中最佳詮釋者所頒發的「愛迪生獎」( the Dutch Edison Prize)。
70年代是斯義桂歌唱藝術走向輝煌的時期,他活躍於伯利恒音樂節、荷蘭音樂節、巴赫音樂節、貝多芬音樂節、阿斯本音樂節。他在樂壇崇隆的地位,使他獲邀在美國第35任甘迺迪總統就職大典後的音樂會中演唱,並且二度應邀到聯合國,擔綱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中演唱,象徵世界大同的意義。
1979年,斯義桂自演唱事業退休,但繼續獻身音樂,在克里夫蘭的伊士曼音樂院(the Eastman School of Music)執教,後並任聲樂系主任。
◆台灣演唱 · 政府頒金質獎章
斯義桂與夫人李蕙芳,一向在演藝事業上「夫唱婦隨(鋼琴伴奏)」,但也經常和著名的鋼琴伴奏名家史密斯(Brooks Smith)——小提琴大師海飛茲的長期伴奏者——搭檔演出。
斯義桂是台灣史上第一家音樂經紀公司「遠東音樂社」創辦人江良規博士的同鄉摯友,在江博士安排下,斯氏伉儷於1957、1966年二度來台舉行多場熱烈爆滿,轟動全台的音樂會,也接受政府頒發金質獎章表揚其卓越的成就、貢獻。
◆哲人其萎
1994年5月11日,這位蜚聲國際樂壇,中國第一位世界性的男中-低音(Bass-Baritone)聲樂大師,走完79個輝煌的春秋歲月;五天後,美國樂界與僑界250多人,在舊金山的教堂舉行追思會。週年忌時,音樂界人士連續舉辦三場音樂會來追思,緬懷。傅聰專程趕來舉行紀念鋼琴演奏會,同時也舉辦斯義桂成就實物、圖片展。生前最喜愛演唱的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永遠縈迴於華人耳際、心懷,永誌不忘,永遠想念他!
◆執筆心態與治學嚴謹
三浦 環和斯義桂都是真正「世界性」的歌唱家,因此資料和介紹文章很多,搜集容易。可是執筆撰寫時,斯義桂部分卻得大費周章,因為中、英文的記載常有差異,要花很多功夫去比對、查證,例如:斯義桂在紐約的獨唱初演音樂會(recital debut)地點,英文資料一律是「市政廳」(Town Hall),中文卻都是「卡內基音樂廳」;簽約擔綱演唱歌劇成為台柱之一的是「紐約市歌劇院」(NEW YORK CITY OPERA),同胞音樂作家和媒體記者們卻一定要寫成「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中文作者如此撰寫,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樣的心態?頗堪玩味。
斯義桂後來也常常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唱,但卻查無與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簽約成為台柱的記載和事證。
其實當時「紐約市歌劇院」與「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紐約市政廳」和「卡內基音樂廳」,都是世界第一流的音樂演藝場所,其簽約與演出,涉及檔期、機遇和商業機制,無關演出音樂家的造詣、水準之高低,也不因演出場地之不同而貶損或增光其聲譽。
日本另一位早於斯義桂,蜚聲世界的男高音藤原 義江(Fujiwara Yoshie,1898.12.05-1976.03.22)(註5)「曾來中國演唱過,有人請他月旦東方歌唱家,他自稱不如斯義桂,所以說斯義桂是『東亞第一人』⋯⋯」。這樣子的訪問來演出的外國音樂家,這樣子的記述,又是持什麼樣的心態?!
1958年10月第二次來台與日本女高音沙原 美智子聯合演唱時,已屆退休年齡,已顯示中氣不足,但仍獲彩聲。圖/陳義雄提供
「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其實不只適用於司法,應該也是音樂「學者」、「專家」們應該秉持的嚴謹治學態度。
◆註解
註 1 :本專欄前一篇「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音樂會——一段被遺忘的國台交歷史」文中所述,1960年來台指揮「省交」演出的安益泰,起初被漠視為落後國家韓國的平凡樂人一事,既為一實例。
註 2 :舒石林(V. Shushlin),俄國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因俄國革命,動亂不安而來到中國,1929年受聘為上海音專聲樂教授。
註 3 :啟普尼斯是夏里亞賓(Fyodor Chaliapin,1873-1938)之後,出生俄國的最著名男低音。演唱遍及世界各地。歌劇之外,德國藝術歌曲之演唱,亦備受推崇。
註 4 :當時少數走紅歐洲的美國次女高音(mezzo-soprano) 歌唱家。晚年從事私人教學,聲譽卓著。
註 5 :日本聲樂界中之瑰寶,為繼三浦 環之後,揚名世界之男高音歌唱家。父為蘇格蘭人,母親是日本人。所組成的「藤原歌劇團」多次赴歐美演出,均博得佳評。為RCA旗下第一位東方歌唱家。1925年旅行歐美、台灣、上海、天津等地演唱,獲得熱烈迴響。1958年10月第二次來台與日本女高音沙原 美智子聯合演唱時,已屆退休年齡,已顯示中氣不足,但仍獲彩聲。
藤原 義江首度赴中國演唱時,斯義桂還只是10歲兒童。
註 6:三浦 環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