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和平‧中立‧新台灣講堂】典型永久中立國 瑞士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和平‧中立‧新台灣講堂】典型永久中立國 瑞士

 2015-06-18 06:20
中立的另一層意涵就是堅決地維護國家主權的不容侵犯,瑞士人民對於強國環伺的處境並未讓他們在認為維護自己國家尊嚴與地位上就應該受到矮化、自我貶抑來迎合外國的要求。(網路資料翻攝)
中立的另一層意涵就是堅決地維護國家主權的不容侵犯,瑞士人民對於強國環伺的處境並未讓他們在認為維護自己國家尊嚴與地位上就應該受到矮化、自我貶抑來迎合外國的要求。(網路資料翻攝)

壹、瑞士的武裝中立模式

瑞士的中立模式乃所謂的「武裝中立」(une neutralité armée),亦即依靠豐沛的國防武力才有辦法維繫的國家中立。因為瑞士處在法國與奧地利的夾縫之間求生存,唯有國防安全才是真正的國家核心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或許可算是瑞士曾經於1946年高度保密的情況下嘗試發展核子武器計劃。

1946年2月5日聯邦軍事部頒布一項秘密指令,新設立一個由物理學家Paul Scherrer所主持的「瑞士原子委員會」(la Commission atomique Suisse) 負責軍事核子發展與對抗核子爆炸的安全防護計劃。軍方高層Eugène Studer甚至一度想在瑞士國境內進行以「和平用途」的地下核子試爆。瑞士希望發展核子武器的原因之一是擔心歐洲境內的核武擴散,尤其是對德國萬一成為核武國家的高度憂慮,因此瑞士想要取得核子炸彈或核子砲彈等核子武器藉以維持軍事武力上的平衡,國防部估計要在30年間投入210億瑞士法郎的經費,並且計畫在法國製造的100台幻象三型(Mirage III)戰機上配備400顆核子炸彈。

三浬島事件之後,在八十年代中期瑞士逐漸轉變成為積極主張解除核子武裝的國家,瑞士外交部亦證實它的目標是希望促成一個沒有核武的世界。這些資料顯示瑞士對於所謂的中立並不合乎一般傳統上所認知的「溫和」的和平中立政策。

貳、面對內外情勢的因應及調整

瑞士政府的一貫政策是維持「合作下的安全」(sécurité par la coopération)。瑞士向來積極地透過各項密切的國際合作行動,像是自1998年以排除派遣軍隊的特別身分參與北約組織的集體防衛行動中的「計劃與檢討過程」(Planning and Review Process),瑞士也參加「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同時基於聯合國1244號決議,自1999年10月派遣至多235人的志願役軍人到科索沃進行維和任務(SWISSCOY, Swiss company的簡稱) 迄今。其實瑞士也接受過外國軍隊進入該國領土,2000年5月與法國在瑞士東部德語區的格拉魯斯邦 (Glaris) 首次舉辦聯合軍事演習,雖然對此行動在瑞士國內掀起了若干反對聲浪,  但這明白地顯示瑞士的中立政策是以維繫國家核心利益為一切考量的標準,中立地位並不構成國家的行為準則限制,與不結盟運動的精神可說是大相逕庭。

參、永久中立國的義務

根據瑞士聯邦政治局於1954年11月26日所提供的定義為:普通中立的法律狀態是不得參加已經發生的戰爭,也不參加交戰國家的行列,在和平時期沒有權利和義務。在戰時不論在軍事、政治或經濟上均須中立,對所有交戰團體均要平等對待。換句話說,永久中立國必須遵循的義務有:不得發動戰爭、防衛自身中立與獨立自主的義務、執行永久中立政策的義務此三項義務。

瑞士於戰時的義務則有:不得對交戰任何一方表示敵意、不得提供任一方的援助、不得將主權屈服於任一方、維持領土完整。

肆、瑞士與聯合國關係

自聯合國成立之後,瑞士沒有立刻加入聯合國,卻自1948年便派遣常駐觀察員到聯合國,同時也協助聯合國進行人道任務或其他調停事宜。瑞士聯邦政府在1977年第三次的聯合國報告書中,正式表明加入聯合國是一種渴望 (aspiration)。不過幾經波折,瑞士才在2002年3月以全民投票方式通過加入聯合國方案,同時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透過公民投票方式決定加入聯合國的國家。瑞士聯邦總統韋利格承諾瑞士在成為第190名聯合國會員國之後,將依然尊重傳統的中立地位,並持續追求人權、世界和平與對抗貧窮的目標,惟獨「面臨犯罪行為時,將沒有中立可言」。

伍、對台灣的啟示

瑞士的中立政策無疑是一項經過數百年來所逐漸演變生成的特殊關係,與其說中立是瑞士人民的一項政治選擇,將中立政策視為是瑞士所醞釀出來的獨特傳統或許更加恰當。當吾人從歷史的脈絡檢視瑞士的發展時,我們可以觀察到瑞士人的智慧讓他們十分明白維護瑞士的最大利益,捍衛瑞士的最佳方法便是異中求同、共禦外侮;在多元、複雜的意見之中總能在內部率先尋求彼此的共識取得,然後採取一致的態度對外,這也形成了所謂的以中立、聯邦制、直接民主這三項國家基礎所構築而成的「瑞士模式」(le modèle Suisse),它在政治上的包容性是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此外,中立政策本身也並非鐵板一塊的不容修正,我們看到瑞士在過去以來對於國際事務的參與並非採取置身世外的自我孤立或疏遠,而是密切觀察著世界的演變與世局的變動做出必要的調整,並且積極參與發揮影響力。尤其是全球化的發展讓瑞士在國際事務的參與上更覺得不能缺席,這種積極入世的中立態度,並未對於其堅持國家主權的獨立自主有所退讓,反而似乎是讓瑞士的中立政策及立場更能夠延續下去的一個動力。特別是瑞士曾經嘗試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核子武器國家,雖然最後並未如願,但這顯示瑞士在國際上絕對不是一個懦弱怕事的國家,而是敢為堅決自己國家利益作出各項有利選擇的強悍國家。

最後,中立的另一層意涵就是堅決地維護國家主權的不容侵犯,瑞士人民對於強國環伺的處境並未讓他們在認為維護自己國家尊嚴與地位上就應該受到矮化、自我貶抑來迎合外國的要求。瑞士可以跟國際社會上的其他國家平起平坐,憑藉的不是靠他國善意的施捨,全部是自己所爭取得來的。

                               (本文錄自前副總統呂秀蓮主編和平中立  知多少》)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