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真相得到揭露、司法究責正在進行,轉型正義再來就要平反被害者,包括平反被害者的名譽與財產。台北市市長機要室王寶萱日前參與《民報》轉型正義座談會時表示,進行被害者平反也要搭配真相揭露,方能還原這些政治受難者應有的真實面貌,進而恢復他們的名譽。了解這些被害者當年做了甚麼事情引來迫害,台灣人才可以真的明白過往到底做錯了甚麼,並避免再度犯錯。
王寶萱表示,目前台灣社會在平反政治受難者方面,所需要的並不是那種像「蔣介石是228事件的元凶」、「畫家黃榮燦在白色恐怖時期遭無故逮捕槍決」等等大方向、蓋棺論定式的結論。台灣在平反被害者上需要更細緻的內容,要徹底了解被害者所處的時空背景,透過被害者留下的文字,重新認知那個時代到底發生了甚麼事,進而還原政治受難者的真實面貌,平反他們的名譽。
王寶萱認為,當真相揭露之後,司法體系必須使用現代刑事法概念進行究責與平反,才能保證程序正當,透過正當的程序,國民才會重視且信任正義的實現。
平反政治受難者能夠深化民主制度
王寶萱以《未送達的遺書》一書為例,從書中收錄的政治受難者遺書可以了解他們的身分很複雜,有的人因為寫文章表達不滿被抓、有的人因為組讀書會閱讀左傾書籍被審判、有的人加入共產黨密謀推翻政府遭舉發。所以死於228事件或白色恐怖的人士並不一定就是無辜純潔、手無寸鐵的被害者,其中部分被害者的行為,就算放到今天也可能觸犯法律。王寶萱強調,這不是幫過去的政府開脫,還原被害者真實面貌的意義在於,政府不可用思想偏差為理由迫害想法不同的國民,當台灣民眾能夠思考不能任意殺害或迫害有不同想法的他人,那麼台灣社會才能真正深化民主制度。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葉虹靈也認為,台灣人應該了解當年台灣政治迫害案件的特殊性,在內戰持續的狀況下、在當時左右翼對抗的局面下,被害者形象其實比我們想像得還複雜。
王寶萱提到,當台灣人對於過往歷史有更深入且更細緻的了解,並且徹底還原被害者的真實面貌,台灣人才能對於過往的加害者進行真正的究責。所以真相揭露、司法究責、被害者平反之間,彼此都有關聯。
台灣官方在平反228事件被害者上投注許多心力,但是在平反白色恐怖被害者上投注的心力卻小很多,民眾也不是很重視,直到今天依然不清楚白色恐怖到底多少人受害,這也是政府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白色恐怖時期部份遭槍決的政治受難者被送到台北市六張犁山區草草埋葬,該地2003年改建為
台北市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也是台北市示範公墓。
「如何落實轉型正義座談會」相關報導
學者:司法究責是轉型正義核心、違反人道罪無時效
講兩句就黑名單! 張富美好奇當年誰是抓耙子
立委林昶佐:訂立政治檔案法 揭露歷史真相
朱立熙:沒有司法究責 轉型正義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