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台灣血友病之父 沈銘鏡(1936~)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台灣血友病之父 沈銘鏡(1936~)

 2021-07-04 09:30
人物-沈銘鏡。圖/擷自台大醫院網站
簡介:

沈銘鏡,1936年出生於苗栗的後龍,祖父是當地著名又有愛心的漢醫,成為他日後行醫的典範!1954年他被保送進入台大醫學院,在他醫科六年級時,父親因心臟病過世,七年級時疼愛他的祖父也接著離去,雙重的打擊讓他誓願要作一個醫病也醫人的良醫!

1961年沈銘鏡自台大畢業,先到台大的實驗診斷科跟隨劉禎輝教授學習,一開始教授要他共同參與蛇毒研究的實驗,開啟了他對血液凝固與止血方面的興趣,而劉教授看病人很仔細,問病史紀錄都非常完整,對他後來的看病人有很大的影響。由於研究血液學,沈銘鏡自然就接觸了白血病和惡性淋巴腫瘤的治療,1971年到1973年間他得到中華醫藥董事會(CMB)的獎學金,到美國南加大醫學院進修,學習新的腫瘤和血液疾病的治療技術和方法。由於他的表現獲得指導教授Samuel. I. Rapaport的賞識,破例給他薪水並延期研究一年,他也發表了六篇非常優秀的論文。回國後,他全心投入改善台灣血友病患的治療環境,1984年他成立了第一個「血友病醫療中心」在台大,從此全台灣的血液疾病醫療人員有了在職訓練的機會,他也促成血庫的評鑑工作,終於讓「血牛」在台灣社會逐步消失。

1988年沈銘鏡接任台大實驗診斷科和台大醫事技術系主任的職務。1998年他成立「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擔任第一任理事長,經常帶領患者出國參加國際的病友活動。2004年他從服務滿四十年的台大醫院退休,他雖已被公認對台灣的血友病患有重大的貢獻,但他覺得作的還不夠,所以在彰化基督教醫院邀請下,他前往彰基創立了中部第一個「血友病醫療及血栓中心」,並開設了特別門診,繼續為病人服務,2009年他獲頒「醫療典範獎」,但更令他高興的是兩個兒子都選擇血液醫學領域,繼承他救人的志業!

沈銘鏡,1936年出生於苗栗的後龍,祖父是當地著名的漢醫,他自小看到祖父對病人彷彿親人關懷有加,對貧苦病人甚至分文不取,成為他日後行醫的典範!後來他的大哥在二戰結束前得到瘧疾,當時因醫療物資缺乏而喪失了生命,更加深他要學醫救人的心志!小學畢業後他考上新竹中學,由於成績優異,1954年他被保送進入台大醫學院,本來順利的求學過程,竟在他醫科六年級時,不幸他的父親因心臟病過世,而七年級時疼愛他的祖父也接著離去,雙重的打擊讓他更深刻體會身為病人家屬的心情,也更讓他誓願要作一個醫病也醫人的良醫!

1961年沈銘鏡自台大畢業,他不想去開業而想留在學術領域進修,所以他先到台大的實驗診斷科跟隨劉禎輝教授學習,當時劉教授是台灣血液學界的開創者,一開始教授要他共同參與蛇毒研究的實驗,開啟了他對血液凝固與止血方面的興趣,而劉教授看病人很仔細,問病史紀錄都非常完整,身體檢查也作得很詳細,還會畫圖像,脾臟多大、肝臟多大都非常清楚,對他後來的看病人有很大的影響。由於研究血液學,沈銘鏡自然就接觸了白血病和惡性淋巴腫瘤的治療,1971年到1973年間他得到中華醫藥董事會(CMB)的獎學金,到美國南加大醫學院進修,學習新的腫瘤和血液疾病的治療技術和方法。由於他的表現獲得指導教授Samuel. I. Rapaport的賞識,破例給他薪水並延期研究一年,他也發表了六篇非常優秀的論文。回國後,他全心投入改善台灣血友病患的治療環境,不只提升診斷和醫療品質,更想改善制度,如當時向「血牛」買血的問題,他四處奔走鼓勵全台捐血中心提供安全的血液,並要求政府提供國產凝血製劑或免除從國外進口濃縮凝血因子的課稅,甚至1983年發起大規模請願運動,在戒嚴時期還差一點被當局逮捕。1984年他成立了第一個「血友病醫療中心」在台大,從此全台灣的血液疾病醫療人員有了在職訓練的機會,他也促成血庫的評鑑工作,終於讓「血牛」在台灣社會逐步消失。

1988年沈銘鏡接任台大實驗診斷科和台大醫事技術系主任的職務,六年內他充實師資改善設備,並建立住院醫師訓練制度和培養實驗診斷科專科醫師。1998年他成立「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擔任第一任理事長,經常帶領患者出國參加國際的病友活動。2004年他從服務滿四十年的台大醫院退休,他雖已被公認對台灣的血友病患有重大的貢獻,但他覺得作的還不夠,所以在彰化基督教醫院邀請下,他前往彰基創立了中部第一個「血友病醫療及血栓中心」,並開設了特別門診,繼續為病人服務,2009年他獲頒「醫療典範獎」,但更令他高興的是兩個兒子都選擇血液醫學領域,繼承他救人的志業!


沈銘鏡2009年獲頒「醫療典範獎」。圖/擷自彰基網站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