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1970年)的4月24日,開槍行刺正在紐約訪問的蔣經國,企圖以此扳倒蔣氏王朝、鬆動高壓統治的台灣留學生黃文雄,「壯志未酬」當場被捕;隔年他棄保逃亡,卻從此音訊全無,一直要到25年後(1996年)的5月6日,黃文雄突然在台灣召開記者會公開現身,宣告突破黑名單封鎖,成功闖關回台,他也成為終結台灣黑名單的最後一人。
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
當年那場「424刺蔣案」,震撼全球,紐約布拉薩飯店裡還沒迎來蔣家貴客,飯店前卻已經響起刺耳槍聲,可是這一槍並未打中蔣經國,而這個正在康乃爾攻讀博士的留學生瞬間被美國安全人員猛壓在地,他並沒有哀叫求饒,反而大喊:"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讓我像個台灣人一樣站起來!),就算押赴警局,他和另一位被捕的刺蔣案主角鄭自才仍大聲高喊「台灣獨立萬歲」。這個看似刑案,卻是不折不扣的政治事件,立刻就引起全世界對台灣獨立運動的注目,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加拿大各地的廣播電台與各大報紙均以頭條新聞大幅報導,同時也掀起海外台獨運動的高潮。
此後,雖說黃文雄棄保神隱25年,其間無人知其蹤跡,但實際上在他返台公開現身的4年前(1992年),當時訪歐回台的陳菊便於《自立早報》發表〈二十一年生死兩茫茫——喜見刺蔣案黃文雄志士〉一文,台灣人民才首次得知黃文雄「別來無恙」。
黃文雄的漫漫返鄉路,則得等到1996年4月才成真,當時他以偷渡方式入境台灣,一直到5月6日才公開現身並發表聲明。偷渡入境的黃文雄被以違反國安法遭起訴,但最終獲得勝訴宣判無罪。
黃文雄後來接受訪問談到當年刺蔣的動機,則仍顯得一派篤定而沒有激情,他當時這樣說:「我只是想要重新打開政治的可能性。自己行動之前已經審慎評估與思考,目的非常有限,只是希望能夠打亂當時蔣家接班計畫,重新挑起國民黨內的權力鬥爭,藉此鬆動當時的高壓統治,為臺灣的政治社會發展打開讓人民喘息的空隙。……這是場政治運動,我要針對的是制度而非個人。」
424刺蔣案,全球各大媒體均以頭條報導,海外台獨運動掀起高潮。圖/取材自台灣獨立運動wufi大事記
黃文雄。圖/林浩生, via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如果沒有那一槍 台灣就沒有後來的民主
返台定居後的黃文雄,先花了大半年走遍台灣各地,後來他提出「台北≠台灣」的觀點,也主張必須以人權、民主理念繼續豐富台獨運動的內涵,因此,他選擇以人權運動作為他的主要工作目標。1998年1月,黃文雄當選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他也受陳水扁總統之邀擔任國策顧問,一直到2005年10月辭去顧問一職。一直到現在,黃文雄仍積極投身台灣的公民、人權運動,包括拒絕全民指紋建檔以及反大埔拆遷行動…,都看得到他積極參與的身影。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黃文雄犯下的是暗殺行動、殺人未遂,但他的母校系所--政大新聞系,則在1995年於「政大新聞教育六十週年紀念」刊物《一步一腳印》書記載:「本系廿一期畢業系友黃文雄,在紐約布拉薩飯店前開槍狙擊當時訪美的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為推翻國民黨政權,不惜犧牲生命,更不論學位、婚姻和前途幸福,可憐至今仍然埋名漂萍天涯。」甚至到了2012年,政大更將第一屆傑出校友獎頒給黃文雄,得獎理由是:「如果沒有那一槍,台灣就沒有後來的民主。」
如今已經80歲的黃文雄,也許在法律上付出了個人的慘痛代價,但就整個台獨運動和台灣民主化的所涉及的道德與正義進程來看,或許,史筆也還其當年犧牲之公道。
【參考資料】
《風蕭蕭兮易水寒~424刺蔣案的歷史意義》
《維基百科—424刺蔣案》
《維基百科—黃文雄》
《綠色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