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Prince Rogers Nelson)死了,妳知道嗎?」先生問我。
「嗯。」我很冷淡。
「真可惜,這麼有才華的人,真可惜!」先生看起來真的深感惋惜。
我的冷淡,因為我根本只聽過王子的名字,對他一點都不認識。先生會惋惜,因為他欣賞王子的音樂才華。
不過,我是好奇心重的人,所以上網查了王子的歌和一些有關他的新聞。「啊…啊…」我的心不只一次地驚呼與讚歎。
其實我聽過很多王子寫的歌曲,只是我都不知道那些好聽而特別的音樂是他的創作。他真的、真的非常地有才華。
驚呼與讚歎之後,是更多的惆悵和遺憾,所以我連續聽了好多天他創作的歌,算是對一位傑出音樂才子表達敬意。
新聞中提到,懷疑王子的死因與用藥過量有關。雖然這是尚未證實的推測,但讓我想起這些年來,這世界上有太多知名的人物都因為處方藥物濫用(如止痛藥)或吸食毒品而死亡或被捕被告。每一次都讓很多人震驚,因為「看不出來」他們會有這樣的問題。
大多數的我們,對於吸毒者的僵化印象(stereotype),就是個壞樣子:壞學生、逃學、逃家份子、小偷、幫派流氓等等。所以,偶爾出現一個超出這個印象範圍的人被報導販賣和吸食毒品,就會感到驚訝。
大一暑假,我和幾位同學辦了小學同學聚會。聚會結束後,我送三位同學到車站,在等車的時間,我們閒聊了很多事。雖然是久沒見面的同學,但是大家似乎對彼此很信任。一位同學談起他吸食安非他命的事。
吸-食-安-非-他-命,這幾個字一出自他的口,我的內心駭然到無法言語的地步。
他說,同學告訴他,吸安非他命會很有精神,熬夜讀書,一點都不累。他用了幾次,真的精神變得極好,可以兩三天都不睡;只是精神好後,就是嚴重的疲憊痛苦。他說他不會再吸,因為很傷身體,要我們千萬不要嘗試。
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發現,斯文的好學生竟然會吸毒,完全顛覆我的既有認知。我無法相信到,覺得他應該只是特例。
後來隨著年紀增長,慢慢發現吸毒的人並非都是壞模樣。不知多少好模樣、有漂亮學歷的人也有嚴重濫用處方藥物和吸食毒品的問題;而且這個好模樣的吸毒族群中,很多人還把吸毒美化到像是種品味時尚,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最有名且舉世皆知的例子,就是紐約華爾街的金融人。
這些華爾街的金融人,全來自美國響叮噹的學校。聰穎優秀的他們卻在進入華爾街金融界後,因為工作壓力、為有活力和客戶交際、或者為解決情緒問題等等因素,幾乎每個人都濫用處方藥物或吸食毒品。所以,金光閃閃的華爾街,其實還是個大毒窟。
華爾街這華麗的大毒窟,讓世人訝異、討論和關心;而在台灣的許多學校裡早已有小毒窟的情況,卻沒有獲得該有的關注。
三月底,在《風傳媒》有一則讓人清楚了解台灣年輕孩子吸毒情況的報導〈「你以為北一女就沒有藥頭嗎?」破解吸毒密碼 看這六大徵兆〉。
文中,聯合醫院昆明毒品防治中心主任莊苹提到一個讓人很是傷心和憤怒的惡況:學校以學生需要全新的環境為由,將學生「輔導轉校」,於是某些學校的吸毒學生密度就特別高。有的學校即便有許多同學吸毒,教官置若罔聞,放任越來越多學生成為毒蟲,甚至在校園內的廁所間、籃球場,都有人大方哈起K菸。
明明集中吸毒的學生只會讓問題更嚴重,而且還會因此更有力量將沒吸毒的學生也拉去一起吸毒,但一個了解這個道理,並以「有教無類」為中心價值的教育體系,竟然如此放棄孩子。
為什麼學校會這樣放棄我們的孩子呢?
而且,為什麼對吸毒的孩子特別冷漠?
認為他們是「壞了」、沒希望的孩子嗎?
如果我們常會驚訝、惋惜好學生、醫生、律師、藝術家等好模樣的人吸毒,為什麼我們沒有相同的心情看待其他所謂壞模樣的吸毒人?
哪個人不是天真無邪地來到這個世界,只是諸多因素,有些人慢慢走偏了。就如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陳為堅在《風傳媒》那篇報導所說:「要把吸毒者當成『病人』而不是『罪犯』。就像我們生病,會去尋找病因,吸毒者也是因為各種問題才導致今天的情況。因此我們需要增加對他們的了解,包括家庭、學校、情緒等,而不是只看他們吸毒的結果。」
如果我們主張人生而平等,認為生命都等同地珍貴,我們就該好好關心與幫助每一位吸毒的人。
吸毒與戒毒的痛苦,以及戒毒的困難,我們都略知一二。若沒有穩定的環境和堅定的支持力量,吸毒者真的很難成功戒毒。《經典》雜誌第52期的一篇文章〈台灣戒毒者的天人交戰〉,就記述了吸毒者的戒毒困境。即使這是一篇十三多年前的文章,講述的內容卻一點都沒有時間年代的落差問題,只有現在販毒吸毒的情況更為嚴重的差異。
現實社會裡,很多人只想獨善其身,不想插手管這種麻煩事。但請不要忘記,我們同在一個大社會裡,彼此相互影響著,忽視、放棄吸毒的人,也是為我們自己種下潛在危險的種子。吸毒的人需要大量的金錢,所以常會偷竊、搶劫;也因為身心狀況有嚴重問題,就容易去傷害人。
事實上,我們已身處在不可冷漠看待處方藥物濫用與吸毒問題的嚴峻環境裡。不論國內國外,幾乎每天都有販毒、吸毒的新聞。比如4月27日的《自由時報》,光是一天就有三則這類的新聞。我們真的沒有樂觀的本錢了,得要像「紙風車劇團」一樣,認認真真捲起衣袖來做事。
身為父母長輩者,就從學習了解造成孩子吸毒的原因開始吧,這樣才知道怎麼預防與幫助孩子遠離危險因子。
學校教育人員,請從平等看待所有學生開始。不論是吸毒或沒吸毒,功課好或不好,有才華或平凡,來自富裕或貧窮家庭的學生,都好好地關心他們,請不要放棄任何學生。
是的,就是關心與不放棄的態度和行動,才能幫助處方藥物濫用和吸食毒品者走出痛苦的毒品世界,不再獨自哀傷,結束毒自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