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雅痞日記】血脈賁張是輸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雅痞日記】血脈賁張是輸家

 2016-12-27 11:10
光復高中學生不只cosplay納粹,也cosplay霧社事件。這些年輕人從cosplay遊戲中摸索歷史,玩很大;但社會必須觀察完整的遊戲脈絡,適度批評,不必罵很大。圖/取自Youtube
光復高中學生不只cosplay納粹,也cosplay霧社事件。這些年輕人從cosplay遊戲中摸索歷史,玩很大;但社會必須觀察完整的遊戲脈絡,適度批評,不必罵很大。圖/取自Youtube

新竹光復中學學生(其實是「師生」有志一同),在校慶的變裝活動中,扮演納粹引發軒然大波。但一個偶發事件,卻可以演變成新政府、台派綠營茶壺裡的風暴!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過猶不及,衝突「迴向」自身

小英政府最近在外交的際遇,拜川普新當選後一連串戰略大變換,已經搞得七葷八素,有待冷靜觀後效了。但現在又搞了一個全世界民主國家都避免去碰觸的、集體模仿納粹事件,新政府急著去滅火,這種心情可以理解。

然而古人的教訓來了:那就是「過猶不及」──我對這個古訓的詮釋是,一杯水倒七分滿就可以縮手了。當你欲罷不能,水滿之後就會溢出來,變成很狼狽;如果水杯碰巧在電腦鍵盤上方,你不是後悔莫及嗎?

所以,總統府出面表達此變裝活動「不宜」之後,我認為就可縮手了,剩下的由行政單位去做適度懲處即可。但我卻看到當權者有若干沉不住氣的地方,表現出一種「非要把杯子倒至水溢出來不可」,那樣的激動和怒氣沖沖。

當你是個執政者,而且是完全執政者時,任何搞到「血脈賁張」的宣示或動作,到最後,一定會「迴向」到你自己身上。這是我在這件偶發事件上,所得到一個非常珍貴的啟發。

這不是一件大事,但我看這件事的無聊演變,卻能恍然大悟:為什麼素人從政的小英總統,以及柯P市長,都會不約而同掉到泥沼中,以致難以收拾。

雖然執政,不脫在野習性

兩方陣營(不僅個人而已)都有相同的毛病。那就是執政之前,評論員的角色當慣了,憤世嫉俗的激情一時難以收拾,常會蹦跳而出。而一旦領導人帶頭挑起情緒,社會就很容易跟著掉進漩渦,終至不好收拾。

舉例來說,學生扮裝納粹事件,各方血脈賁張之後,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發洩的出口。台派綠營方面,很快就發現找那些中學生出氣有點使不上力,因此找校方、老師負責(所以仼期快屆滿的校長趕快提出辭職──教育部長說這有點「始料未及」),也有人去挖出學校已過世的創辦人,乃特務出身…另一群台派則智慧過人,發現希特勒固然是殺人魔,但蔣介石也是殺人魔啊,為什麼我們還有「大中至正」、還到處有中正路…總之,自己應先照照鏡子吧?藍營則不甘袖手旁觀,也出面大駡新政府欺負學生…

天啊!真是沒完沒了。這其中,駐德大使謝志偉也表態:「納粹陰魂就/還在台灣!中正還在紀念!把黨旗當國旗就是納粹特徵…」外交部長李大維在立法院被藍委質問此事,李就說「他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教授或者是電視節目主持人」,明顯不支持謝志偉的做法。但消息傳出,台派罵聲四起,批李大維是「老藍啦,難怪…」總之,新政府自己內亂起來了,真是得不償失。

政治就是這樣,當你在議論一個令人血脈賁張的題目時,圍觀的人會很多(媒體最愛這個),但最後總是會要找人「算帳」出氣。結果找來找去,就是找執政者麻煩嘛。我昨天試驗過了,我跳開台派綠營「穩輸不會有得」的納粹話題不談,費盡苦心寫了一篇「軟實力」,從陳達談到巴布狄倫、談到江蕙的話題,我相信能平心靜氣閱讀此文的讀者,就會少很多了。

內外失衡,放大衝突效應

因此,小英總統一開始組新政府具老藍加某特定派系獨霸的全然失衡,就是引發支持者「血脈賁張」的最大教訓——當你無法在平衡中增長執政的能量與智慧時,就會很快影響聲望了。現在這個小事件(扮納粹),就可看出節奏喪失後,怎麼做也不對的根源。

而在柯P方面,也是一開始就把大巨蛋事件界定在「令人血脈賁張」的議題選擇,這是他最大的失策。因為社會血脈賁張之後,你再提出任何降溫的、折衷的處理方案,滿意度一定不會高——一群習慣吃「重鹹」的人,你想把它「歸於平淡」,一定不容易。就像電視談話性節目,習於製造衝突提高收視率後,哪天來個溫和理性、比較不罵人的討論,觀眾就會紛紛轉台——而任何衝突或「血脈賁張」的議題,都是執政者的負擔。

當然,小英政府或柯P,也有一些很值得同情的、無奈的挑戰,那是來自內部的因素。自家人就有「吃重鹹」的習慣(某派系的「一百元吃到飽」攻城掠地,也是這種吃重鹹習性),然而執政卻務必保持平衡,這種矛盾牽扯,常會使得素人政治家不知所措,也容易搞亂節奏。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