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蘇穩中:學運可能是柯P勝選遠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蘇穩中:學運可能是柯P勝選遠因

 2014-12-11 10:05
作者分析,柯P的贏,很多原因,但是後果加快了蘇的總統路夢碎,讓小英出線選總統更為容易。(資料畫面:中央社)
作者分析,柯P的贏,很多原因,但是後果加快了蘇的總統路夢碎,讓小英出線選總統更為容易。(資料畫面:中央社)

民進黨前主席蘇貞昌在這次選戰沒受到媒體注意,只有開票當天出來跟蔡英文出來謝票,也沒有任何發言,很耐人尋味。

記得幾個月前柯P去找蘇貞昌請益的時候,柯P提出在野大聯盟的概念跟這次選戰怎麼打對DPP最有利時(勸民進黨放棄北市),蘇還有點不客氣回說:選舉還需要你教我嗎?其實那時正在黨內初選競爭,蘇的首要選擇是黨內同志,特別是顧立雄,對柯P要選不置可否,一直到太陽花學運之前都是這樣,然後學運過後,蘇下台,柯的在野聯盟被蔡重視,透過黨內初選喬出人選後再與柯競爭,最後因柯民調高,柯P才正式被小英接受而出線,這裡DPP內部一直都有反對意見,認為柯P不適合。

最近新聞披露,原來小英很早就想找柯P選,報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年多前就思考台北市長佈局,想以「首都中立化」的「首爾模式」,鎖定政治素人,勝選是主要考量,當時找上柯文哲時,他起初毫無意願,但發生愛滋器官事件,柯P被監院彈劾,研究案也被檢調調查,一連串事件後,柯P才認真思考參選台北市長,為什麼小英想找柯P選呢?可能是為了牽制蘇系力量,因為當時蘇是黨主席,他可以推出蘇系人馬出來選北市,如果打得漂亮,對蘇的總統路是加分的,但是意外就在於學運發生打亂蘇的北市布局,讓蘇不得不離開黨核心。

蘇一離開,小英對北市市長布局就以柯P打選戰為主,柯P打選戰,藉由音樂會訴求政見,其實四年前蘇就做過了,四年前蘇選北市長,是選舉模式創新,例如音樂會、客廳會、佈置特色競選總部等,蘇的音樂會也是透過樂團創作歌曲、發表、演唱等吸引選民,相對來看,柯P的音樂會其實不算創新,其次,蘇的客廳會深入鄰里舉辦政見說明,其實比柯P還要接觸到一般民眾,但是蘇最後輸了,柯P卻贏了。

柯P的贏,很多原因,但是後果加快了蘇的總統路夢碎,讓小英出線選總統更為容易,這裡的問題是柯P花小錢成贏家,過程平和,對手又弱,在在讓蘇感到不是滋味,回顧四年前,蘇提出「台北超越台北」理念,競選模式創新,除了競選經費高外,選前民調其實也有拉近,但是因為過程的擾動(槍案)傷害蘇的選情,只能說柯P跟在社會潮流改變的洪流中(網路世代、公開收入、關閉政治獻金帳戶、不打負面文宣、白色力量等),抓到民意的胃口。

這次選舉中,因為小英刻意避開柯文哲籌組的在野大聯盟,聲明DPP不介入選前選後的人事,也沒有要求柯P在選後加入民進黨,加上主要泛藍政治人物沒有刻意支持,柯P的結盟概念在選前的政治組織上其實沒有很成功,但是從1人選到85萬人支持,柯P的勝選要更多思辨,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是學運讓蘇下蔡上,間接促使民進黨退出台北市長選舉,得以讓柯P成功出線。政治學中有所謂選舉勝選因素分析,這次柯P的臺北經驗,是政治學界非常有興趣的領域,相信在這一兩年內會有相當多論文產出。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