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228美展的人權藝術交流 沖繩記者訪蘇振明跨國策展理念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228美展的人權藝術交流 沖繩記者訪蘇振明跨國策展理念

 2017-03-07 17:16

「溯與恕・2017嘉義二二八事件70周年紀念美展」,即日起至4月2日於嘉義市博物館開展,策展者是身兼畫家的蘇振明教授,因長期關注二二八事件議題,發現二二八的受難者不只有台灣人,還有中國來台的外省人,甚至也有日本人被波及受難,70年紀念特展除了強調藝術與人權的轉型正義內涵,並突破性的含括台灣、中國與日本的跨國參與。

四位日本二二八事件受難者中,有一位青山惠先的兒子,他是1943年5月出生於基隆和平島的青山惠昭、今年已高齡73歲的沖繩畫家,策展者為了讓2017年的228紀念美展有跨國性的藝術品參展,特地於2016年12月前往沖繩訪問青山畫家,並且帶回四幅畫作品參與展出。

蘇振明曾受邀擔任「2000年嘉義二二八美展」的策展,經過17年再度受邀策畫,蘇振明表示,今年是228事件受難70周年,嘉義市原本是228事件死傷慘重的受難地,為了讓受難地轉型為藝術與人權的聖地,本展結合藝術人權與文化轉型正義的理念,期能達成下列三大目標:(一)藝術與人權:透過多元藝文展演,平面與立體視覺藝術,伸張藝術與人權的價值,(二)歷史與省思:展示228紀念美展相關文物與出版品,因歷史省思與藝文發展的文獻,(三)教育與傳承:辦理專家講座和親子演講比賽,打破「囝仔郎有耳無嘴,惦惦聽才不會出歹誌」的歷史禁忌。

今年的嘉義市二二八紀念美展,展場分A與B兩大展場,A展場特別展出政治受難者陳澄波與歐陽文畫家的畫作和攝影,此外,還有青山惠昭與中國版畫家黃榮燦難得一見的作品。

青山惠昭是2010年10月來台灣祭父的時候,透過楊孟哲教授的引介與蘇振明結為藝友,因而衍生蘇振明陪同青山惠昭前往基隆和平島(日治時期的社寮島)進行追憶父親的寫生之旅,在蘇振明邀展的四張畫作中,有一張是當時青山惠昭畫的《社寮島千疊敷海岸》,青山惠昭說:「那時候我把奇岩怪石比作受難者,遠處的基隆嶼,隔著大海的另一邊,是沖繩和父親故鄉的『與論島』;畫畫當時我並不傷感,只是想把美麗風景變形,平靜地畫下追思的情意。」


《和平島追思父親》

蘇振明受訪時指出,把這幅畫命名為《和平島追思父親》,圖畫中意涵著:70多歲的青山惠昭自從5個月大時就與參與太平洋戰役的父親別離,分離的地點就是基隆的社寮島,畫家拿著畫筆描繪的雖是眼前島嶼海岸的礁石,基於觸景生情的因素,每個礁石因此幻化為受難者的魂體。


《沖繩島戰役安魂曲》

青山惠昭1976年以沖繩島戰役為題的作品《レクイエム》(Rekuiemu,日文,安魂曲的意思),原作是大幅油畫,畫面因日久產生剝離,因此無法搬運來台參展,畫中橫陳著屍體、廢墟、扶桑花、十字架和「ティーダ」(Thieda,沖繩語,太陽的意思)。

關於這幅《沖繩島戰役安魂曲》八開複製輸出畫作,策展人指出:作品雖非青山的大油畫原作,畫面仍然帶給觀者極大的心靈震撼,原本藍色的海水已經變成血海,沖繩島上是一片焦土與空屋,虛空的教堂上仍然豎立著黑色的十字架。畫面中白色的浪潮漂浮著5朵血紅的燈籠花(扶桑花),護送著一具頑魂不滅的浮屍,可能是沖繩島戰役的受難者,也有可能是畫者心中追憶亡父的意象投射。


《等待約傭的勞工》

《待つ》(Matsu,日文,等待的意思),中文標題為《等待約傭的勞工》,青山惠昭畫下了破落城鎮中,無奈坐在路邊等雇主的勞工。蘇振明表示:二戰結束以後,困難又貧窮的時代來了台灣和沖繩,那時候,雖然很想找工作,但是找不到,青山惠昭以人道主義思考,呈現了當時的社會圖象。


《沖繩和平夜祭》

四張作品之中,《夏のまつり》(Natsu no Matsuri,日文,夏天的祭祀的意思)有著明朗的氣氛,這張圖畫的題目是描繪沖繩中元節的傳統跳舞表演「エイサー」(Eisah,沖繩語),滑稽演員的「チョンダラー」(Chondalah,沖繩語)有白色的臉,有很強烈印象。青山以紅色的圓月和三線琴(Sanshin,沖繩語,沖繩的傳統的弦樂器),表現出希望「ミルク世」(Mirukuyu,沖繩語,豐饒的意思),祈願帶來和平和豐收。蘇振明將這幅畫作命名為《沖繩和平夜祭》,表達出希望來年沒有戰爭,也不貧窮,大家都可以豐收過好日子,也為這場美展期願和平與未來。

台灣舉辦228紀念美展(1996-2007)已超過10屆,今年在嘉義的70周年紀念特展,除了強調藝術與人權的轉型正義內涵,作品並且突破性的含括台灣、中國與日本的跨國參與。展覽期間青山惠昭在2月27日與沖繩受難者的家屬們結伴來台,除了蒞臨嘉義市228紀念美展現場,行程中還特地安排參訪台北市慰安婦人權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從行程中可以見證,青山惠昭果真是位琉球對台友好的人道藝術家。


2010年蘇振明陪同青山先生於和平島寫生。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