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立法院人權促進會任重道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立法院人權促進會任重道遠

2020-12-10 12:15
2020.11.24立法院成立跨黨派的人權促進會,四十餘位立法委員加入會員,受到矚目。圖/擷自王定宇臉書
2020.11.24立法院成立跨黨派的人權促進會,四十餘位立法委員加入會員,受到矚目。圖/擷自王定宇臉書

本屆(第九屆)立法院於2020年11月24日成立了跨黨派的立法院人權促進會,計有四十餘位立法委員加入會員,而推舉出發起人民主進步黨王定宇擔任會長,副會長有臺灣基進黨陳柏惟、無黨籍林昶佐、時代力量黨王婉諭,秘書長為社會民主黨范雲,副秘書長為臺灣民眾黨賴香伶,而引起外界注目的,則是執行副秘書長,不具有立委身分的前中國六四學生運動領袖多萊特.吾爾開希。

其實早在10月,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即與跨黨派立委共同呼籲,希望立法院設立人權委員會,現在成立的,並非立法院編制內的特別委員會,而是立法院的次級團體,但如果立法院內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委員都能在人權議題上進行跨黨派的串聯與合作,人權議題受到重視和審議,便不致令人望眼欲穿了。

我個人認為目前臺灣最迫切要面對的人權問題,不在國內,而源自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習近平依賴國家安全體系建立起其領導核心後,人權便每下愈況,香港人民更成為新的中國政治難民類別,我國有關政治庇護或難民法制立法的辯論經年,其實,問題的核心就是中國大陸難民和新興的香港難民,但正本清源的做法仍是適用於全球的政治庇護或難民法。

對中國人權惡棍進行調查和追懲

會長王定宇特別表示,希望未來能推動臺灣版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The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壯哉斯言,蓋美國該項立法,旨在授權美國政府對違反人權及國外顯著腐敗人士實施制裁,例如禁止入境、凍結並禁止該不法官員在美國的財產交易。中國難民問題全然來自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國體制對黨政幹部官員濫權施暴和貪贓枉法的縱容,而造成受迫害的異議者的流亡,與美國、英國以及歐洲聯盟各國合作,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惡棍進行調查和追懲,遏阻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悲劇的發生,是緩解中國難民問題層出不窮的一個方法。

在國內人權問題方面,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立法,是因應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成立的《監察法》修正,不論監察院存廢與否,監察權的獨立行使,都是我國人權法制重要的設計,我建議未來應賦予監察委員有暫停爭議行政處分執行的保全處分權。類似太極門歷年稅案僅因單一年度不同判決結果而導致財產遭到國家沒收的情形,便可以因監察權的介入,暫停爭議案件的強制執行程序,以待後續的司法再審。臺灣重大稅災案的出現,都是因為爭議中的案件遭到執行的結果,納稅者權利保護官沒有保全處分權,根本保護不了弱勢的課稅處分相對人。

立法院人權促進會作為最有權力的民間人權團體,任重而道遠,我建議未來應可聘請人權專家擔任諮詢委員,與其他人權團體展開對話,以便掌握我國人權發展狀況,完成臺灣人權立國的最後一塊拼圖。


立法院人權促進會發起人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中)表示,希望未來能推動臺灣版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The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圖/擷自王定宇臉書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