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強烈冷氣團來襲,帶來境外空氣污染物,簡稱「陸霧」。全台的空氣品質已到了最差的紫色等級,對人們的心情和和健康都有極大的威脅。於是我就想到了一個心裡存在已久的疑惑,為什麼台灣不去發起一個「東亞空污聯盟或論壇」,將東亞的跨境污染問題正式列入時間表?如果台灣有膽識敢去發動這個聯盟或論壇,一定可以在東亞獲得回響,這乃是台灣開創國際活動空間最好的項目!
近年來國際社會的規則已變,那就是許多以前認為是國家主權的事務已經限縮,它雖然仍是主權,但其他國家也有發言權。例如,最近剛開幕的巴黎氣候峰會就確定了一個原則:一個國家的排碳既是主權,但也是國際的公共事務,空氣和水乃是人類共有的資產,中國已是碳排放第一大國,美國是第二大國。中美基於主權,它當然必須自我管理,但因為也是全球的事,聯合國當然也必須參與。
而空氣污染問題亦然,在十九世紀前,空氣污染根本沒有發生,到了近代,污染問題逐漸出現,它最初只被視為各國的主權事務,倫敦污染嚴重,一九五六年英國公布空氣清潔法案,開始禁止燃煤;一九五三年美國匹茲堡污染嚴重,也開始禁止燃煤;一九七○年日本污染嚴重,也開始限制燃煤及汽車排氣。但這種主權概念,從一九八○年代反酸雨後,它就成了區域共管的事。當年英國的酸雨北歐和歐洲國家就各國一起發聲美國的酸雨管制,加拿大就發揮了很大作用,因此今天中國已成了東亞空氣污染第一大國,東亞的台港澳、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等,當然必須參與到中國的跨境空氣污染問題裡,而且這些國家地區,本身也是個污染源,組成聯盟或論壇,應有助於本身的改進。如果東亞能在空染問題上相互監督,相互期勉,相互改進,這對東亞的進步,其實是好事。如果台灣能倡議這種機制,並邀請各國產學界介入,推廣空氣污染的學術與科技,貢獻就會更大。
中國現在已成了世界第一排碳大國,也是第一空污大國,中國每年都沙塵暴嚴重,沙塵甚至吹過了太平洋,到了美國大陸,而中國的霧霾也一年比一年厲害。中國的空氣品質正快速惡化,若不立即改善,包括北京在內,許多中國城市已不適人居。今年的霾害,台灣被害的程度就甚於過去幾年。在這個時候,如果台灣能倡議成立「東亞究污聯盟或論壇」,形成一個對話機構,不但東亞國家樂於支持,甚至中國人民亦樂見,台灣與中國共同關心的課題也會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