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柯P的人格特質剖析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柯P的人格特質剖析

 2018-03-12 10:20
2014台北市長選戰,柯P利用愛滋器官誤植被約談事件,塑造出被黨國打壓的弱勢形象;此時大家對柯P並無深刻認識,基於「打倒國民黨」的共同目標,對他的一切錯誤言行,大多選擇忽視或原諒,因此成功取得民進黨的「禮讓」與選民的認同,順利贏得市長寶座。圖/李秉芳
2014台北市長選戰,柯P利用愛滋器官誤植被約談事件,塑造出被黨國打壓的弱勢形象;此時大家對柯P並無深刻認識,基於「打倒國民黨」的共同目標,對他的一切錯誤言行,大多選擇忽視或原諒,因此成功取得民進黨的「禮讓」與選民的認同,順利贏得市長寶座。圖/李秉芳

許多人說柯文哲變了,變得言行不一、判若兩人。其實柯P沒變,是他的人格特質使然,只是以前大家「沒看破」罷了,剖析如下。

柯P最大的特質是沒有同理心;但這並不表示他不懂「同理心」是啥,相反的,他知之甚詳,更擅於利用別人的同理心,來成就政治霸業。具體作為就是:塑造自己的弱勢形象以獲取同情與支持,或偽裝成正義使者,和他人站同一陣線,同仇敵愾聯手打擊強勢對手。

2014台北市長選戰,柯P利用愛滋器官誤植被約談事件,塑造出被黨國打壓的弱勢形象;此時大家對柯P並無深刻認識,基於「打倒國民黨」的共同目標,對他的一切錯誤言行,大多選擇忽視或原諒,因此成功取得民進黨的「禮讓」與選民的認同,順利贏得市長寶座。

2016年民進黨中央執政,此時柯P民調低落,便開始對一例一休及前瞻計畫等中央政策,一再砲轟,並說出「垃圾不分藍綠」的話,來與執政黨本就不易取悅的年輕族群,建立起同仇敵愾的同理心,民調果然止跌回升。

其次,柯P有強烈的「只與共患難 不能共安樂」性格,善於爭功諉過,勝利成果一定要全攬,有過錯則推得一乾二淨。例如,選前即擺明不會重用選戰人員,選後這些共患難者只好默默離去。市政作為上亦如是,導致離心離德,局處首長紛紛求去,甚至杯酒釋兵權,口出惡言誅殺功臣,如:觀傳局長簡余晏、法制局長楊芳玲、辦理世大運首要功臣蘇麗瓊等,族繁不及備載。

第三,柯P喜歡玩弄他人於股掌之間,但卻十分厭惡被利用、當別人棋子,或幫助有同等實力的潛在對手。2016年總統大選時,柯P已有「志在大位的長遠打算」,與民進黨間感覺不出同仇敵愾的味道,顯得若即若離,只以利厚植己身實力為優先。兩岸關係上,蔡英文寄望柯P能共患難炮口對外,但他寧可做自己,在言行上多方迎合中共、討好藍營,爭取非綠營者,及對政治較不熱衷的年輕人的認同與支持,也讓大家恨得咬牙。

最後,柯P太聰明,自視過高;寧為牛首,不為「馬」後。

柯P很聰明,又喜歡贏的感覺,因此讓人感覺十分尖酸刻薄。例如:他精心安排在捷運或公車上與學生閒聊,說他沒考過第二名(第一年沒考上台大,那是考第幾名?),喜歡看別人忌妒的眼神。自視過高,不懂得尊敬別人與尊重他人成就,導致他在台大醫院人緣極差,沒有朋友。他的朋友大概只剩下三個「不會害他」的女人:柯媽媽、陳琪與蔡如。

柯P志比天高,絕不甘於台北市長位置,遲早會問鼎大位(柯媽媽話已說得夠明)。2018民進黨似乎有意禮讓柯P,姚文智說是「養虎為患」,王世堅稱是「飼老鼠咬布袋」,其實柯P已似一頭猛虎,應是「與虎謀皮」。

柯P這種人算是人間極品,連馬英九也瞠乎其後,稱他「馬二」可也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