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台灣民報 vs 民報:對民報的幾點想法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台灣民報 vs 民報:對民報的幾點想法

 2019-02-24 11:11
1927年(昭和二年)5月15日發行之《臺灣民報》第157號封面標榜「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當年「台灣民報」既然敢聲稱自己是台灣唯一的言論機關,重點在於敢言台灣人所不敢聽,言台灣人所無法言之事。圖/民報資料照
1927年(昭和二年)5月15日發行之《臺灣民報》第157號封面標榜「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當年「台灣民報」既然敢聲稱自己是台灣唯一的言論機關,重點在於敢言台灣人所不敢聽,言台灣人所無法言之事。圖/民報資料照

今天偶然地經過民報辦公室,因為第一次看到民報招牌,想起最近飽受社會議論的民報小編事件。

民報創辦人是一位知名的醫生。這令我想起90多年前的台灣民報,當時的經營也是由一位醫師大力支持,甚至報紙發行配送處所就在其經營的醫院內。兩家民報的刊頭字體不同,現在的民報也不再冠以台灣之名。只是我由衷希望,兩代民報相隔雖有90年之久,當今民報仍應懷抱與先賢相同的使命與堅持,要作台灣社會的公器,要為台灣發聲,要將世界文明與知識帶進台灣,要開拓台灣人的心胸與視野。讓我們成為世界的台灣人,文明的台灣人!

根據這樣的理想, 當前民報經營者應該要有更遠大的眼光,為此,民報切毋以批評某人、某派或實踐某個政治訴求為目標。民報既然是新聞媒體,自當符合新聞專業應有的職分與美德。正如當年台灣民報也不會以批評台灣總督為目標。因為那是吳樂天口中,漁夫筆下的廖添丁與紅龜才會作的事。

當年台灣民報既然敢聲稱自己是台灣唯一的言論機關,重點不在於敢言,而是在於敢言台灣人所不敢聽,言台灣人所無法言之事。願意為啟迪民智,引領風俗,教導世愚為天下先,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才叫作勇氣!這才是台灣人辦報的氣魄!是以台灣民報的文章,具備一定新聞專業水準,呈現一定的客觀與理性,能在歷史浪潮中經得起淘洗,能見重於媒體同業,能為政府官員所懼。更重要的是,台灣民報關心人道、公義與社會進步的價值,他們支持社會運動,為弱勢者喉舌。甚至因為報紙言論干犯當道而被扣押超過40天。這是台灣民報在近百年後猶為後人記念的地方。台灣民報不愧台灣兩字。21世紀的民報若要使用先賢用過的名字,就必須傚法他們的堅持與作為。

第四權應接受讀者檢驗與社會公評

台灣民報創刊於1923年,幾經改版,也經歷了多次經營與財務的危機。他們苦撐18年才停刊。這期間,賣書報賺錢也接受捐助,拿台灣人的錢,拿日本人的錢,中國人的錢恐怕也拿過。問題不在於報紙接受誰的資助,關鍵在於媒體的報格報品是否始終如一,經得起大眾驗證。報紙作為第四權,享有無冕之王的光環,被讀者監督,受社會公評是天經地義。編輯者的責任是自省以止謗,勵志再革新。以更客觀、更有見識的報導接受讀者的再次檢驗,也用謙卑的態度持續聆聽公眾的批判。反躬自省、推己及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今天民報小編事件之所以廣招物議,一發不可收拾。依筆者淺見,問題不在於使用簡體字,不在於批評蔡英文本人及其政府。臉書本來就是非正式的社群網絡平台,大家行文用字,不會那麼講究。況且小編撿到槍還是撿到掃把常常搞不清楚,順手揮舞,打到自己頭腳是常有的事情。這點,網友們多半都可以理解。且批評時政,是辦報者的天職。問題在於,小編角色錯亂。若要批評蔡英文政府,就大方的具名,嚴正的論述。 怎麼好隱身暗處,伺機放箭。這就不大器,不光明磊落了。

筆者身為網友,看到小編失手凸槌是一笑置之。可是身為民報讀者,筆者關心民報改組之後,是否仍秉持初衷,甚至是以更高的標準自我要求,辦更好的報紙。這是筆者認為陳永興醫師本人與總編輯應該對社會大眾以及報紙讀者說明清楚的。小編事件不過是24小時的新聞,民報要持續走下去,只應付小編危機是不夠的,民報需要作更多!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