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淑芳(Sister Mary Paul Watts)修女,1932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由於虔誠信仰天主教,又嚮往中華文化,她參加了1952年成立的「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1956年她從美國馬偕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抱著為天主奉獻服務弱小兄弟的精神,隻身搭船遠從美國來到台灣,在船上學的第一句中文就是「好美麗」,一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就愛上了台灣的風土和人情,當時她參加的「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在嘉義梅山建立了修道院,從事教育、醫療、慈善、安養以及牧會的傳道工作, 所以她先在梅山設立了「海星診所」經常率領醫療團隊深入山區義診,發現有重症病患就用擔架抬病人到山下就醫,在山上則不只提供診療服務也積極倡導正確的公共衛生觀念並且協助改善地方衛生環境,因為當時各種傳染的疾病還很流行,華修女的公衛專業特別重視「預防勝於治療」的教育,發現病患的家庭生活困苦,也會發放日常生活用品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後來「海星診所」的求醫病患增多,華修女就把診所遷移到嘉義市區,改名為「啟明診療所」並擴大了服務的設施和範圍,1960年因為診所的病患常大排長龍而服務廣受好評,華修女就前往美國募款,並在嘉義市民權路興建了「聖馬爾定醫院」,院名是為了紀念美國人馬爾定先生的鼎力相助,1966年醫院正式落成啟用。
聖馬爾定醫院成立之初有128張病床,將近200位員工而各種美援物資及醫療用品非常先進,加上修女們的溫馨照顧病患,贏得嘉義民眾的信賴和肯定,使得醫院日益茁壯,1986年起又透過華修女對外募款擴建新醫院於大雅路,成為地上十層,地下兩層的區域教學醫院,擁有將近1000床的服務量,設有三十七個專科,急慢性及長期照護都齊全的完善醫院,目前已是嘉義民眾獲得重要醫療照顧的醫院之一。更值得感謝的是醫院設置了全年無休的「阿里山醫療站」,延續過去華修女一到台灣就從事的山區原住民醫療服務,數十年不間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無怨無悔的每天派出醫護人員前往山區提供偏遠巡迴醫療,落實照顧弱小兄弟的初衷。 在921大地震的時候醫院也成立921災區醫療支援隊前往南投地利村及羅娜村進行義診,2002年阿里山小火車翻覆,2005年阿里山公路遊覽車翻覆,聖馬爾定都發揮了緊急救援的功能,這家「美國仔」病院已經是嘉義人不可缺乏的健康守護神,也見證了天主和修女們的愛!
華淑芳修女不只是創設醫院照顧民眾的健康她更看到人才培育的需要,1969年她設立了「崇仁護校」,1991年升格為「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培養了很多醫療照護管理的人才,不只是讓嘉義地區的年輕學子有了一技之長和就業機會,更令人高興的是培養了不少原住民以及偏鄉的學生。這些人才畢業之後回到山區服務,成為照護原鄉父老的生力軍,這是她對台灣社會除了醫療之外在教育領域的重大貢獻。2012年華淑芳獲頒「醫療奉獻獎」,而她所屬的「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也於2010年獲「團體醫療奉獻獎」,2007年她獲得內政部頒發「績優外籍宗教人士」以及嘉義市政府頒發「榮譽市民」。她晚年不再管理醫院,但仍然擔任醫院的董事長職務協助募款,並且經常前往阿里山醫療站,關心原住民朋友,她說自己是「美國鼻子,台灣心」永遠奉獻在台灣!
遷移到嘉義市區的啟明診療所。圖/擷自聖馬爾定醫院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