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讓鳥事變好事 全民「通緝」黑冠麻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讓鳥事變好事 全民「通緝」黑冠麻鷺

動物園和台大合作繫放2隻雛鳥,腳上的色環分別是「綠橘綠」 與 「藍藍綠」,請大家幫忙注意、通報

 2016-06-29 15:15
黑冠麻鷺在巿區內愈來愈常見,但意外事件也不少,標記和追蹤是為了解幼離巢後的動向。圖為陽明山公園內黑冠麻鷺正在育雛。圖/楊惠君攝
黑冠麻鷺在巿區內愈來愈常見,但意外事件也不少,標記和追蹤是為了解幼離巢後的動向。圖為陽明山公園內黑冠麻鷺正在育雛。圖/楊惠君攝

如果留意,台北的天空,愈來愈「鳥」了。特別在巿區內綠意盎然的區域,如大安森林公園、民生社區、各學校校園等,鳥的蹤跡愈來愈常見;原是可喜的現象,卻也憾事頻傳,在人車繁雜的地方,鳥遭路殺、被惡作劇或好奇心玩弄致死的悲劇也不斷。

有專家認為,台灣近年這種「野生動物都會化」情況,從1990年代晚期由黑冠麻鷺最早出現,一直到近年進駐台灣藍鵲、夜鷹還有鳳頭蒼鷹等也進入台北巿區。本月(6月)初,民生社區即出現鳳頭蒼鷹在大馬路中隔島的樹上築巢、育雛,引來大批愛鳥人士守候的景觀,然而,小蒼鷹卻兩度落巢、不幸被車撞死。

動物園與台大森林系合作繫放、追蹤

被稱為「大笨鳥」的黑冠麻鷺,因體型大、行動緩,又常現身校園、公園,被學生捉弄受傷或發生意外的案例更時有聞。日前(6月13日)一場暴雨,把台大校園內的黑冠麻鷺幼鳥打落巢,所幸經台大森林系主任袁孝維帶領的「黑冠麻鷺追蹤小組」搶救及悉心照料下,才讓幼鳥返巢和親鳥團聚。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區內今年也發現3個黑冠麻鷺的巢,順利繁殖出5隻幼鳥。為了解幼鳥離巢後的動向,動物園便與台大學森林系野生動物研究室合作,進行形質測量與標記工作,民眾如果看到黑冠麻鷺,尤其是腳上有色環標記的個體,請協助到「目擊回報系統」http://goo.gl/Easogy填報。

黑冠麻鷺在動物園內是常客,今年除了每年都被選中的相思樹外,保育員在相距不遠處還發現2個巢。這3個黑冠麻鷺的巢內,本來都孵化出3隻雛鳥,但新的這2巢最後只順利帶大1隻幼鳥,而在老地方育雛的這對親鳥或許經驗較為豐富,3隻幼鳥都順利帶到離巢。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黑冠麻鷺育雛、幼鳥學飛的畫面。圖/楊惠君攝


台北市國父紀念館旁行道樹上有鳳頭蒼鷹築巢育雛。圖/江則誼攝

請注意鳥腳上的「綠橘綠」 「藍藍綠」

由於黑冠麻鷺不怕人的習性,去年繫放的雛鳥「黑綠橘」,離巢後沒有多久即遭到路殺,而去年繫放的另一隻黑冠麻鷺「白綠橘」,則是飛到新竹芎林後被民眾目擊。

台大森林系野生動物研究室在6月中旬幫雛鳥上腳環,由於鳥巢的位置很高,動物園還動用吊車才順利讓研究人員完成標記的工作,包括為雛鳥進行形質測量並繫上色環。今年共繫放2隻雛鳥,牠們腳上的色環分別是:「綠橘綠」 與 「藍藍綠」,成長較快的另外3隻雛鳥已經會飛,看到吊車靠近就趕緊拍拍翅膀飛走了。

黑冠麻鷺近年來持續在都會區較不受干擾的綠地繁殖,數量明顯增加,也逐漸成為校園、公園、甚至街道巷弄裡常見的鳥類。牠們喜歡安靜的獨自在樹林底層或是鬆軟的泥土地面上覓食,食物主要是蚯蚓等無脊椎動物,3~9月為繁殖期,巢由樹枝堆疊於樹杈間,一夫一妻共同築巢、孵卵、育雛,一窩可產卵2~6枚,卵白色有褐色斑點,孵化期28~32天。


「綠橘綠」腳環。圖/台北巿立動物園提供


「藍藍綠」腳環。圖/台北巿立動物園提供

為瞭解黑冠麻鷺雛鳥離巢以後往哪裡去(播遷),研究人員特別為牠們進行繫放的工作。希望大家在看到黑冠麻鷺的時候,可以留意牠們的腳上是否有代表身分的色環,同時協助回報目擊位置。透過標記追蹤研究,就有機會知道牠們移動到哪裡去,以及和誰配對生小孩等狀況,希望全民一起來追縱與分享黑冠麻鷺大小事。


圖/楊惠君攝

黑冠麻鷺小檔案
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
英名:Malayan Night-Heron
分類:鳥綱 鸛形目 鷺科 麻鷺屬
分布:亞洲南部、東部和東南亞
棲息地:常單獨於較陰暗的樹林地、山麓或公園、校園等
食性:以蚯蚓為主食,也喜食昆蟲、蛙、蜥蜴、魚類等。
體型:站立約47-51公分,體重420-450公克,翼展長約26公分

相關連結:
黑冠麻鷺故事館
臺北動物園保育網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