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小島的漂流~看看台灣的海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小島的漂流~看看台灣的海

和歐洲比起來,台灣的海域真是天堂,水溫適合下水,生物多樣性豐富。但海洋國家的我們,有什麼動人的海洋文化嗎?

2017-03-17 01:41
由有理念的小琉球人和潛水者組成的小琉球海洋志工會定期潛水去清理海底垃圾,圖為潛水教練正在清除會傷害動物和破壞環境的塑膠網。
由有理念的小琉球人和潛水者組成的小琉球海洋志工會定期潛水去清理海底垃圾,圖為潛水教練正在清除會傷害動物和破壞環境的塑膠網。

「生態旅遊」這個詞大家講了有20年了,但多數台灣的旅遊有沒有讓大家更瞭解或關心當地生態呢?若是旅遊的方式一成不變,只是把旅遊的地點從觀光勝地遍佈到生態較為自然的野地去,消費帶來的促進經濟,換來的可能只是消耗美好大自然「殺雞取卵」的旅遊模式。

也許是教育的關係,從小就很怕海,但很愛玩水。2011年8月,澎湖的朋友駕著小艇三人悠遊澎湖北海,教我看哪個海域危險不可不慎,而安全又漂亮的海域就跳下海去浮潛游泳看魚看珊瑚,繞過一圈北海後讓我對海的恐懼去了大半,而欣賞到澎湖壯觀的玄武岩地形、美麗的珊瑚和熱帶魚類,開啟我對探索海域的好奇心。

澎湖:浪漫鹹水煙裡的BOT

下半年就去了澎湖三趟,每趟4~5天,除了夏天悠遊在各海島漂流外,東北季風來臨時,狂風吹襲將海浪吹打到玄武岩而漫天如細雨的「鹹水煙」,更是愛澎湖的自己不能缺席的澎湖特色。然而,澎湖的爭議議題多如牛毛,政府口說為了澎湖發展,而造成蚊子漁港遍佈、望安將軍島間已失敗拆除的跨海大橋、大倉島的媽祖園區、隘門沙灘的BOT案和荒謬的二次博奕公投…等,還好有眾多人的努力而擋下幾個重大破壞性的開發案。

另外,漁業資源愈趨貧乏也突顯出觀光不能再走「拼便宜」、品質較差和媚俗的旅遊活動。澎湖友人多年來尋求更有質感的活動如獨木舟、文史藝術和細緻地推廣、保護世界最美麗海灣的解說活動,凸顯在地特色才是最國際化的永續經營模式。


澎湖內垵沙灘,沒有風浪的夏天簡直像最美麗、最乾淨的超奢華游泳池!游完泳上岸,
遇到美麗的夕陽景致。


位於太平洋的蘭嶼海水清澈湛藍,不管是浮潛或潛水都是天堂。

蘭嶼達悟族人的智慧,為因應劇烈的颱風肆虐而發展出符合在地環境現況和特色的地下屋。
大家和達悟族人一樣做出「我是人,我反核!」的手勢,聲援核廢料遷出蘭嶼的訴求。

蘭嶼:珊瑚熱帶魚和核廢場

2012夏,和一群地球公民基金會的朋友到蘭嶼。豐富且迥異於台灣陸上生態的蘭嶼,讓我們讚嘆不已!而能見度超高的海水,珊瑚覆蓋度高、色彩斑斕的熱帶魚類、海膽……等更是浮潛和潛水的天堂。八天七夜的行程,雖然無法好好體驗自日治時代以來,就是人類學、植物學、昆蟲學…等研究天堂的蘭嶼,但就一個關心生態和人文的團體來說,緊迫的時間內,也可以做一些觀察和記錄。

蘭嶼的生態與人文是世界級的,但無用又破壞的工程如野溪整治便是蘭嶼環境最大的殺手之一,而核廢儲存場更是島上不可承受之痛!另外,很多遊客只是走馬看花、快速來去的方式除了無法體驗蘭嶼之美外,也等同消耗太多資源而浪費。

蘭嶼回來2個月後,朋友邀約學潛水,讓我更有機會去探訪另一個地球—陸域生態和海洋完全是不同的世界啊!潛水最多次的地點是墾丁,剛潛水的那段時間,看到墾丁海邊好多的魚和硬珊瑚、軟珊瑚都相當興奮。上岸時,資深潛水教練卻對我們說:破壞很多了,30年前他們潛水時看到的魚是像「探索頻道(生態、動植物)」拍的片子一樣多哩。如今,墾丁成為台灣首座國家公園,但對於生態的保護和在地經濟肥了誰有何好的政策和執行力嗎?加上墾丁一些好朋友憂心墾丁長期盜獵熱帶魚的事件不曾中斷,對國家公園無心的管理實在痛心。

小琉球:永續觀光島的嚐試

今年二月去了趟小琉球,在當地朋友帶領下,在岸邊欣賞10多隻海龜覓食的盛況,非常令人驚艷!位處台灣西南邊的南國世界,因為有高山林立的山脈阻隔,如果沒有強烈冷氣團侵襲,陽光普照的冬天仍溫暖許多,玩水或潛水仍可以進行,真的非常幸福!多年來去小琉球很多次,玩水、遊景點、潛水看海龜和島上的高位珊瑚礁生態都很吸引大家。但最近幾年看到的小琉球跟多年前有很多不同,觀光客數量的激增最為明顯。來小島觀光當然能促進經濟,但伴隨著參差不齊的民宿業者和生態導覽員,也讓面積超小的島嶼有著非常大的遊憩壓力。

小琉球潮間帶的破壞是非常明顯的例子,帶隊者如何教導觀光客觀察生態時不破壞環境,甚至導覽員自己的行為都需要有所反省和自律,畢竟吸引人的因子一再被消費而又無法得到適當的休養生息,都是竭澤而漁的經營模式。如何改變粗糙的傳統觀光方式,是業者和居民必須思考的。人多伴隨而來如雨後春筍的民宿管理、垃圾處理、飲用水……等都是重要的課題。而島上非業者的居民,尤其是老人,長期以來因為觀光客的激增所產生的交通安全、夜間噪音的問題,他們也是長期被忽略的受害者。

一些有理想的小琉球朋友一直為永續的觀光島嶼模式和作法努力著,希望引進到島上的觀光行為能對當地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於是,朋友自己開了一間生態環保旅店,倡導友善、儘量減低對環境的遊憩壓力,例如:店內的布置猶如生態教室、不定期舉辦生態講座、使用環保衛生紙和不會污染海洋的沐浴乳、洗髮精……等,媒體雜誌也都曾採訪報導。而帶領遊客導覽時,看海龜的方式改成岸邊賞龜,不僅可以從容的欣賞到許多海龜,也不需踩踏潮間帶,更能保護環境。他們結合許多在地朋友一起實行其永續經營小琉球的理念、開發更多樣化行程選擇帶遊客深入體驗島上的人文和環境,而非來此僅為了下水玩。


小琉球是台灣海域最容易觀察到海龜的島嶼,雖然以前破壞了許多珊瑚生態系,
但目前大家都知道保護生態的重要性,讓觀光也能持續發展。


由有理念的小琉球人和潛水者組成的小琉球海洋志工會定期潛水去清理海底垃圾,
圖為志工清理海洋垃圾運回岸上的工作情形。

地中海:湛藍而單調

去年七月一次歐洲行,不管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五漁村地中海海域,還是波羅的海等瑞典海域,夏天的海水都比台灣南部冬天的海水還冷上許多。不過,看到的歐洲人因為難得的夏天,如果又是陽光普照的日子,好多人都迫不及待跳入海洋的懷抱中,享受著短暫溫暖的日子,我們也跟著每到海邊都下海游泳。除了地中海的海水非常清澈外,其海裡的生物相對單調,且魚類色彩普通、多樣性較少。

瑞典的許多海岸都有很多藻類、海草,說實在,有點噁心。因為,游泳的時候海水因為沙土、藻類和死掉的海草而混濁,鼻子也都似乎聞到這些藻類和海草的味道。當然,不同的環境都有其在地特色,筆者只是單純用水溫和生態多樣的感覺作比較,台灣周遭海域真的是非常美妙的地方。但看看人家的觀光發展,瑞典文島是一個國際知名的小島,面積比小琉球稍大,遊客來此大多是徒步旅行或單車環島。雖然環境、人文和我們不同,但面對更龐大的觀光壓力,他們的旅遊方式卻能讓這個小島環境的影響減到最小,確實可以提供我們參考。

和歐洲比起來,台灣的海域真是天堂,不只水溫更適合下水,生物多樣性是歐洲遠遠無法相比的。但,號稱海洋國家的台灣,有什麼動人的海洋文化嗎?缺乏深層文化的利用海洋方式都可能讓海洋失去生命力。除了達悟族、阿美族…等原住民族和最傳統的漁獵方式外,現在的台灣都只是海鮮文化而已,而且海鮮也不會再存在多久了。筆者對海洋的專業知識並不多,但僅以自身接觸海洋的體驗,發現台灣擁有多樣而豐富的海洋資源遠比歐洲的海洋更吸引人。希望自己能盡一份力讓更多人認識和欣賞台灣的海洋,進而一同關注台灣海洋的生態、文化和保護海洋。


台灣各海島都有的美麗海洋生物--印度光纓蟲,在海裡偶遇時很令人驚艷。

瑞典Ystad海岸,人們渴望在陽光下享受在海中游泳的樂趣,但必須走出一大片死掉
海草和藻類的區域去玩水,不過大家也玩得非常開心。


珊瑚礁海岸和貝殼沙灘,這些環境都是生態豐富、且對海洋生態系非常重要的區域,
生物多樣性很高,也極具觀光的功能。

本文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