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獻身台灣的外籍女醫師 宋伊莉莎白(1868〜1901)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獻身台灣的外籍女醫師 宋伊莉莎白(1868〜1901)

 2022-01-29 10:00
伊莉莎白醫師。圖/取材自geni.com
簡介:

伊莉莎白(Dr. Mrs. Elizabeth Christie Ferguson),1868年4月3日出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他的父親約翰克里斯提,年輕時擔任過醫師助理後來成為藥師,伊莉莎白是長女,下有三個弟弟,四個小孩都受良好教育被栽培成為醫師。伊莉莎白19歲進入醫學院,24歲時以第一名畢業隨即考取三重醫學學位(內科、外科和藥師)的認證。她自願從事海外醫療宣教工作,為上帝宣揚福音並服務偏遠的弱小兄弟,1891年伊莉莎白遠渡重洋來到東方的島嶼福爾摩沙台灣,當時還是清朝統治下的化外之地,公共衛生落後欠缺現代醫療,是未開發的瘴癘之地。

伊莉莎白醫師在當時的台南府城開始學習台灣本地語言,同時認識了來自蘇格蘭的傳教士宋忠堅牧師,兩人於1892年結婚,並同心協力投入了醫療宣教工作,整天忙碌不眠不休的在南台灣四處奔走。他們的第一個女兒在1893年6月4日出生,取名Hazel Lombay Ferguson就是紀念女兒出生的地點Lombay,就是今天的小琉球。1894年10月11日她又生下的老二,為了繼續忙碌四處照顧病人,他們夫婦倆只好請本地保母照顧小孩,伊莉莎白醫師最大的貢獻在於接生及照顧婦女兒童的健康,她的病人特別多而且都是免費診療,她也不收病患任何答謝的禮物,她只依賴教會微薄的生活津貼,自己刻苦耐勞竭盡全力照顧病人,南台灣的炎熱氣候和傳染疾病終於使伊莉莎白醫師病倒,1896年她被送回蘇格蘭養病幸而康復,又生下了老三。1898年她又帶著孩子回到思念的台灣,伊莉莎白醫師回台後又開始廢寢忘食的投入工作,她經常為了幫人接生,三更半夜外出往診,1900年12月她在前往木柵(今高雄內門)途中第二次病倒被送回新樓醫院,經英籍安德森醫師救治四十多仍無起色,於1901年1月17日病逝,享年33歲。

伊莉莎白(Dr. Mrs. Elizabeth Christie Ferguson),1868年4月3日出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他的父親約翰克里斯提,年輕時擔任過醫師助理後來成為藥師,伊莉莎白是長女,下有三個弟弟,四個小孩都受良好教育被栽培成為醫師。伊莉莎白小時就天資聰穎,學生時代成績優異,19歲進入醫學院,24歲時以第一名畢業隨即考取三重醫學學位(內科、外科和藥師)的認證,當時若留在故鄉行醫正是大好前程。但她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行的道路,自願從事海外醫療宣教工作,為上帝宣揚福音並服務偏遠的弱小兄弟,1891年伊莉莎白遠渡重洋來到東方的島嶼福爾摩沙台灣,當時還是清朝統治下的化外之地,公共衛生落後欠缺現代醫療,是未開發的瘴癘之地。

伊莉莎白醫師在當時的台南府城開始學習台灣本地語言,同時認識了來自蘇格蘭的傳教士宋忠堅牧師,兩人於1892年結婚,並同心協力投入了醫療宣教工作,整天忙碌不眠不休的在南台灣四處奔走。他們的第一個女兒在1893年6月4日出生,取名Hazel Lombay Ferguson就是紀念女兒出生的地點Lombay,就是今天的小琉球,可見當時伊莉莎白醫師懷有身孕,人在偏遠的小琉球,忙碌工作意外地在當地生下了老大。1894年10月11日她又生下的老二,為了繼續忙碌四處照顧病人,他們夫婦倆只好請本地保母照顧小孩,伊莉莎白醫師最大的貢獻在於接生及照顧婦女兒童的健康,當時台灣社會還很保守許多婦女不願接受男性醫療宣教士看病,但對當時唯一的女醫師則信賴有加,所以她的病人特別多而且都是免費診療,她也不收病患任何答謝的禮物,她只依賴教會微薄的生活津貼,自己刻苦耐勞竭盡全力照顧病人,南台灣的炎熱氣候和傳染疾病終於使伊莉莎白醫師病倒,1896年她被送回蘇格蘭養病幸而康復,又生下了老三。

1898年她又帶著孩子回到思念的台灣,伊莉莎白醫師回台後又開始廢寢忘食的投入工作,她經常為了幫人接生,三更半夜外出往診,在台灣九年的醫療工作中救了數以萬計的病患,當時在南台灣傳教的甘為霖牧師說:「她一向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令人喜歡,更不會因自己的能力堅強和拼命努力而想得到獎賞。」可見她謙虛為懷待人和善讓男性宣教士也敬佩不已,英國的女傳教士協會也以她為榮,大力募款支持她的事工。1900年12月她在前往木柵(今高雄內門)途中第二次病倒被送回新樓醫院,經英籍安德森醫師救治四十多天仍無起色,於1901年1月17日病逝,享年33歲,葬於台南北門外教會公墓,出殯時沿途的台南民眾放聲痛哭,許多人感念她的奉獻。這一位外籍來台的第一位女醫師,將她的生命和寶貴的青春完全獻給了台灣。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