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教育部以進行普通高中課綱微調名義,大幅度修改歷史課綱的台灣史內容,這其中可能出現的黨國教育體制「復辟」、「去台化」的嚴重後果,已經逐漸引起關心本土教育的人士強烈反應,其中,教育台灣化聯盟社長鄭正煜就特別投書至<民報>表達他的質疑:這整個去台化事件的操盤手是教育部長蔣偉寧﹗鄭正煜從六年前高中歷史課綱修改的過程逐一剖析,一層一層檢視下,證實了蔣偉寧的「陽謀」。鄭正煜社長來論全文如下:
蔣偉寧是否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耍了權謀,內幕和結果還沒有完全明朗,還不能輕易判斷,但是外貌忠厚老實的蔣偉寧真面目到底是什麼?
二○○八年開始作業修改的「高中課綱」歷史科,當時躲在幕後的大手施壓鄭瑞城部長領導下的教育部,歷史課綱的審議委員有「兩個人中至少要聘用一個」。事後浮現的「那一個」委員原來就是王曉波。至少鄭瑞城時代歷史課綱的召集人還是找暗統明不統的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擔任,讓王曉波只擔任先鋒角色。現在歷史微調,王曉波竟然親掌帥旗,而且還加派了極統、急統的謝大寧擔任委員,可見課綱幕後統一黑手至此已是無所避忌!
在行政流程上,王曉波、謝大寧的聘用,都必須經過蔣偉寧部長的核可或備查,蔣偉寧會不知道王曉波、謝大寧獲聘後對台灣史的殺傷力,令人難以想像。如果蔣偉寧知道又刻意予以聘用,其兩手權謀已昭昭可鑒!
同樣地,蔣偉寧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多次答詢鄭麗君、陳亭妃、邱志偉等多位立委的提問時,一再表示「本土語文」將在國中「必選」一節。現在,「十二課綱」「國中組」召集人陳伯璋為蔣偉寧部長由部長個人在法定程序尚未完成前承諾國中本土語言「必選」,表示抗議,憤而辭「國中分組」召集人兼職。而「總綱小組」決議,國中「必選」本土語文一案,不予通過。強力搧了蔣偉寧一記耳光。
陳伯璋是十四年前在「九年一貫課綱」中不斷反制國小「必選」一節台灣母語的人,前科昭著,蔣偉寧還要予以聘用,其中到底有沒有兩手權謀?國中「本土語文」「必選」一案,蔣偉寧是否可能在「課審會」中以政務巨手,強力翻案?或者馬幕後團隊以法定行政程序,在「總綱小組」、「課審會」中強力頑抗,讓蔣偉寧解除武裝,最後形成國中不予「必選」的決定,讓隨後一大串的台灣語文、台灣文學系、所的倒閉、關門逐一爆發,確證了蔣偉寧的陽謀。真相如何,本土立委與本土學者、專家,應該尋求適當的對應之道,而且要行動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