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馬王牽手為連勝文催票 馬英九回應粉絲:我也愛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馬王牽手為連勝文催票 馬英九回應粉絲:我也愛你

 2014-11-06 23:39
國民黨6日晚間在南港舉辦團結勝選大會,為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拉抬造勢,「馬、吳、江、王、郝」五巨頭首次為連勝文一起站台。 (記者唐詩攝影)
國民黨6日晚間在南港舉辦團結勝選大會,為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拉抬造勢,「馬、吳、江、王、郝」五巨頭首次為連勝文一起站台。 (記者唐詩攝影)

國民黨今(6)日晚間在南港舉辦「台北市團結勝選大會」,為台北市長提名人連勝文拉抬造勢、全力催票。黨主席馬英九表示,南港已經站在起飛的階段,需要一個懂市政、有CEO經驗、讓大家信得過的人接班,才能真正讓台北市再上一層樓,希望大家一起把連勝文送進市政府,「市長選勝文,台北一定能」!

包括黨主席馬英九、第一副主席吳敦義、行政院長江宜樺、立法院長王金平、台北市長郝龍斌等黨內「五巨頭」首度聯袂為連勝文站台。馬英九最後上台致詞壓軸,而他進場與上台時,現場不斷響起熱烈的掌聲與加油聲,有熱情「馬粉」在台下高喊「馬英九、我愛你」,馬在上台之後也立即回喊「我也愛你」,氣氛熱烈。

馬英九今晚再度幫連勝文站台,包括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江宜樺、立法院長王金平、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台北市長郝龍斌、苗栗縣長劉政鴻、新黨主席郁慕明、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立法委員蔡正元、費鴻泰、丁守中、林郁方、蔣乃辛、羅淑蕾,與黨籍提名同志多人陪同,馬大姐馬以南也到場。

而在黨部與後援會全力動員下,現場有超過八千名熱情支持民眾展現團結氣勢;而馬英九在致詞後,台上還「變換隊形」,馬英九最後拉起連勝文和王金平的手高喊「市長選勝文,台北一定能」!「連勝文凍蒜」,不過在馬英九退場前,台下已有支持者開始往外撤。

晚會到晚間9點10分左右結束,剩下「主角」連勝文被支持者不斷簇擁、要求合照,到9點30分後才離開。除了馬王聯「手」、江揆首度「道歉式」站台外,連勝文今天「庫克風格」的出場也是一大亮點,可惜連勝文的無線迷你嘜「卡卡」出問題,幕僚考慮之後不再採用,仍將改拿大型的無線嘜,以避免橫生枝節。

馬英九致詞時表示,十六年前他也在選台北市長,那時候南港還沒有經貿展覽館,更沒有捷運站,當時他就說過,要讓南港成為「台北之星」。他說自己競選二屆市長、二屆總統,「在場各位都是我最大的支持者」,希望大家支持連勝文,讓他和郝龍斌的政策延續下去。

馬英九還提到,自己在當市長時很不容易爭取到預算,國民黨重新執政近七年來,平均每年補助台北市774億元;對比民進黨執政八年只補助台北市平均每年713億元,每年平均多出61億元,「首都各方要求也比較高」,但這幾年地方建設愈來愈好。

馬英九談到自己政績也提到港湖已漸成為都市的中心。他說,自己離開台北市時,內湖科學園區的廠商,他們送我一個匾牌,上面寫四個字,哪四個字?「內科之父」,「害得我不斷向外國人解釋,我不是學醫的,不是內科之父,是『內湖科學園區』,對不對呀?」,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馬英九也當場幫連勝文的政見背書,包括幼教、食安等。他指出,連勝文提出的政策不管是都更,不管是其它的市政建設,「勝文的政策滿細膩的」,對於老人、幼童都有具體規劃。

馬英九說,他尤其欣賞連勝文對於補助幼童就讀幼稚園,從五歲降到四歲的規劃,「這個本來是我三年前提出來的,當時從六歲降到五歲,情況不錯的話再往下降」,「勝文已經提出來了,我們要非常支持好不好」,「我們要找個懂市政,而且曾經有CEO經驗的人,大家說這個人是誰」?台下連續數度高喊「連勝文」、「連勝文」。

他強調,唯有大家支持連勝文,才能讓他跟郝市長的政策延續下去。

稍早吳敦義致詞時指出,「因為馬市長跟郝市長花了16年心血,並在議會與市民支持下,才有今天港湖的榮景,未來港湖還要更好」,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就一定能夠獲得勝利,不過吳敦義最後幫連勝文喊加油時喊「6號,乎去啦」!當場讓部分支持者搖旗時有些傻眼。

首度幫連勝文站台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則是採取「道歉式站台」。他在助講時表示,台北市的選情之所以緊繃,跟最近的食安問題也有關係,身為行政院長,他對於無法更早發現黑心油品,並將之繩之以法感到非常愧疚,說著說著還率領一同站台的發言人孫立群與行政院副秘書長蕭家淇一同鞠躬致歉。

不過江宜樺也把砲口對準民進黨。他說,最近查資料才清楚知道,大家深惡痛絕的大幸福公司,是在2005年從越南進口黑心油到台灣賣給正義跟頂新二家公司,當時是民進黨執政時期,卻在馬政府執政時被發現。他強調,解決黑心食品問題必須痛下決心,也要靠中央與地方一起合作。

王金平站台時則表示,對台北市民眾最重要的二張卡是全民健保卡與悠遊卡,分別在連戰與連勝文父子手中成功推動;只要是連勝文認為對的政策就會全力以赴、貫徹到底,當選台北市長後,一定會全力發揮,讓台北市成為最國際化的都市。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