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古典音樂的朋友對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ändel)一定不陌生,他與巴哈並稱為巴洛克音樂最偉大的作曲家,2 月23日就是他的生日。韓德爾與巴哈同年出生,兩人甚至相差不到一個月。1742年,他譜出神劇《彌賽亞》,這是他陷於逆境時僅僅花了兩週便寫成的 ,著名的〈哈利路亞聖詠〉首演時,英王喬治二世因為太感動而起立致敬,並將它稱為「天國的國歌」。一直到今天,凡是在演奏此曲時觀眾們都會自然地起立聆聽,這個慣例延續至今長達二百多年。
24歲即揚名歐洲樂壇
韓德爾從小就嶄露音樂天分,可惜擔任外科醫生的爸爸,總認為音樂是很low-end的職業;尤其老來得子的父親盼望韓德爾長大後能光耀門楣,禁止他學習音樂。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韓德爾發現閣樓有架古鋼琴,便不顧父親的反對每天深夜偷偷溜到閣樓去練習。七歲那年,韓德爾隨父親前去拜訪薩克森宮廷,無意中被阿道夫(J.Adolf)公爵聽到他優美純熟的琴音,就這樣開始接受有系統的音樂教育。
1694年,韓德爾9 歲時開始向聖母教堂管風琴師 F . W . Zachow 學習管風琴及主要樂器的演奏法和作曲,11 歲時竟然就可以代替老師出任務了。1709年(24歲)底他的首部義大利歌劇《阿格里皮娜》(Argripina)在威尼斯上演,揚名歐洲音樂界 。
1710年,韓德爾回到德國出任漢諾威王侯的宮庭樂長,卻因一趟倫敦之旅,受託為一部義大利歌劇《里那爾多》(Rinaldo)寫音樂,上演後極受倫敦社會的歡迎。回德國後非常思念在英國備受擁戴的日子,遂決定在英國定居,一住便是數年 ,即使漢諾威王侯一再催促他回去,他都把命令當耳邊風。1713年,他為當時的英國安妮女王寫了一首祝壽頌,女王龍心大悅,韓德爾在英國的發展也一帆風順。
結果,拋棄德國的韓德爾人算不如天算 ,隔了一年安妮女王就駕崩了,英女王駕崩後繼位的竟然是他在漢諾威的老闆,即英王喬治一世。據傳聞,1717年他譜寫有名的《水上音樂》一曲讓新王於遊泰晤士河時欣賞,喬治一世聽了非常高興,原諒韓德爾的不辭而別,還賞他每年兩萬鎊津貼。但也有人說此事根本是穿鑿附會的傳聞。
晚年以創作神劇為主
後來他一度中風,再度返回作曲界時,歌劇寫作的地位岌岌可危。1738年後,神劇變成韓德爾的主要作品。1742年,他只花了 24 天便譜出的神劇《彌賽亞》,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首演時好評如潮。1749 年為了慶祝和平而作的〈煙火音樂 〉則是他晚年的傑作。
韓德爾也和巴哈一樣染患眼疾,1753年雙眼忽然失明,1759 年 4 月 6 日在演奏中途因頭痛而昏倒,幾天後辭世,葬於西敏寺教堂。
韓德爾經常被人拿出來與巴哈比較,其實兩人只有倔強不屈的性格相同,其餘的完全相反。但是巴哈與韓德爾互相傾慕,卻因各自忙於事業,終生未曾相見,留下一個小小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