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立法院的學生團體,提出三點訴求,訂二十二日中午前未獲正面回應,將擴大抗爭,死守議場。這三點訴求,第一點要求王金平確定張慶忠決議無效;第二、三點要求馬英九退回服貿公開對話及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但時間過去,王金平與馬英九都不願針對實際問題誠懇回應,只考慮如何清除被占領的立法院議場,恢復正常運作。這絕對不是抗爭學生、公民團體、聲援民眾所能接受,不得不讓整個抗爭情勢升高。同時也暴露馬英九與王金平長期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局面,至今未歇。
馬英九不滿服貿協議一直卡在立法院,遲遲沒有進展,讓他臉面無光,無法向中國交心表態,影響「馬習會」,責怪王金平未能盡力,所以去年九月爆發王金平關說案,以違反黨紀迫使解職,沒想到王金平藉打官司,以不變應萬變,一、二審均獲得勝訴,重挫罵馬英九銳氣,保住黨籍與國會龍頭寶座。這次由張慶忠擔任聯席會議主席,會同黨鞭林鴻池、馬屁立委吳育昇等三人,唯馬英九上意是從,趁審議混亂尿遁,隨即宣布送院會存查,引爆學生占領立法院風波。事發之後,馬英九放話尊重國會自主,相信立法院會妥善處理,明顯將議場被占的燙手山芋丟給王金平。然而,王金平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定調國會自主對象是立委,但在議場是學生,所以不是警察權的問題,而是社會治安問題,目前還是以保護學生為主,不會強制驅離。可見他不願聽從馬英九指揮,當壞人、揹黑鍋,兩人互踢皮球。
馬英九雖然大權在握,要強勢動用警力攻堅對付學生,必須取得王金平首肯或諒解,才能師出有名,至少也要將王金平拖下水,稍解心頭之恨。故意設計於二十二日十一時,邀集吳敦義、王金平、江宜樺四巨頭召開院際會議,尋求化解立法院議場被占的僵局,屆時卻未見王金平影子。王金平深知「鴻門宴」的用意是幫馬英九收拾殘局,會落入馬英九企圖卸責及遂行政治目的所佈下的陷阱,所以選擇不出席會議。根據馬英九發言人表示,王金平認為這是立法院朝野黨團審查爭議而起,他會尋求各黨團解決共識,經馬英九同意,院際會議決定延後辦理。但是,王金平則在下午發出聲明,表示院際會商不適用這次服貿爭議,他幾經考慮,決定不出席;希望馬英九體察時局、傾聽民意,促成朝野共識,讓立法院儘早恢復秩序。他還搬出憲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當擋箭牌,說明院際會議與服貿爭議性質截然不同,為符合憲法規定不出席。馬、王鬥法,王金平顯然棋高一著。反觀馬英九則顯然屈居下風、進退失據。然而彼此推諉塞責、各有盤算,馬英九不願擔,王金平不願扛,置學生訴求不聞不問,並無差別。
學生團體等不到馬英九王金平正面回應,對外公開呼籲,服貿爭議已不是單純國會問題,馬英九、王金平應負完全責任。而國民黨立委執意貫徹馬英九欲包裹通過服貿個人意志,粗魯完成審議,他們號召全國各地民眾靜坐,包圍各地國民黨黨部向立委施壓。他們將繼續占領國會現場,持續號召群眾擴大抗議,反對密室協商。因為代議民主政治已經失靈,國民黨並沒有真正反省。他們痛批馬英九的統治正當性蕩然無存,卻緊握所壟斷的國家暴力。學潮發展至今,獲得廣大迴響,學生和民眾如潮湧一般聚集聲援。
學生訴求「退回服貿、建立監督機制」是否合理,本應廣邀各界代表理性論辯,而非馬政府單方面決策算數。<兩岸服貿協議>牽涉台灣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各個層面,攸關台灣人民生計。依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分析,實際開放的服務高達上千種行業,將直接衝擊台灣服務業生存,間接導致製造業競爭力下滑,並危害國家安全及生活品質,因此須重新談判,且應與先進國家先簽,後與中國簽。如此重要法案,國民黨自始就認為是行政命令,只要官僚簽定送立法院備查就可,何況還有「空白授權」、「永不翻身」條款,日後可由官僚自行處理,免送立法院審議;項目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由於在野黨杯葛,才舉辦公聽會,同意「逐條審查」,卻又遭馬屁立委撕毀,狗急跳牆方式通過。究其原因,完全是馬英九一意孤行、干預議事、破壞民主的後果。學生不願他們的未來掌握在一批不食人間煙火的糊塗官僚手裡,其訴求自有不容污名化的正當性。馬英九、王金平鬥法擺爛,他們如何向社會交代,台灣人民務必睜大眼睛看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