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台灣鼻咽癌權威 杜詩綿(1920〜1989)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台灣鼻咽癌權威 杜詩綿(1920〜1989)

 2021-04-16 14:00
杜詩綿。圖/擷自慈濟大愛網路影片
簡介:

杜詩綿,1920年生於日治時代台北大稻埕,自幼學業成績優異,1942年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原本他想選擇內科,但當時日籍教授耳鼻喉科主任上村親一郎對他非常賞識,親自到他家中拜訪邀其加入耳鼻喉科的行列。上村教授為訓練杜詩綿,教他練習用左手以利日後開刀的靈巧,另一方面訓練他養猴子作為研究鼻咽癌的動物。二次戰後結束,上村教授回日本,杜詩綿繼續留在台大耳鼻喉科做鼻咽癌研究,他對鼻咽癌的臨床表現及病理分類、流行病學及風險因子有詳細深入的探討,並以此研究獲得東京醫科大學的醫學博士,也使台大研究團隊成為台灣鼻咽癌的權威研究隊伍。

1956年杜詩綿接任台大耳鼻喉科主任,之後1958年升任教授,1965年中華民國耳鼻喉科學會成立,他當選為第一任理事長,1972年至1983年他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1986年杜詩綿從台大榮退,接任慈濟醫院院長,全心全意投入建院的工作,在他感召之下,台大一批年輕優秀的醫師跟隨他投入花蓮偏鄉的醫療工作,提升了東部的醫療水準。

杜詩綿,1920年生於日治時代台北大稻埕,自幼學業成績優異,1942年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原本他想選擇內科,但當時日籍教授耳鼻喉科主任上村親一郎對他非常賞識,親自到他家中拜訪邀其加入耳鼻喉科的行列。上村教授為訓練杜詩綿,教他練習用左手以利日後開刀的靈巧,另一方面訓練他養猴子作為研究鼻咽癌的動物。二次戰後結束,上村教授回日本,杜詩綿繼續留在台大耳鼻喉科做鼻咽癌研究,他對鼻咽癌的臨床表現及病理分類、流行病學及風險因子有詳細深入的探討,並以此研究獲得東京醫科大學的醫學博士,也使台大研究團隊成為台灣鼻咽癌的權威研究隊伍。

1956年杜詩綿接任台大耳鼻喉科主任,之後1958年升任教授,1965年中華民國耳鼻喉科學會成立,他當選為第一任理事長,1972年至1983年他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除了教育訓練出許多年輕優秀的學生和耳鼻喉科專科醫師,他也對醫院的行政管理多所貢獻。杜詩綿操守清廉處事公正,他在台大醫院為病人開刀,常收到病人送的紅包,他都在開完刀後原封不動送回給病人,擔任副院長任內,他兒子自行報考台大電腦工程師,被他發現後,竟要求主管取消他兒子的面試機會,可見其公私分明的作風,他堅持只要自己是副院長,就不能讓兒子進台大任職。

1983年至1985年,杜詩綿擔任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主任,當時在花蓮的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希望在醫療資源缺乏的花蓮設醫院,邀請他參與在花蓮慈濟的建院工作,而杜詩綿已經被台大肝膽腸胃科宋瑞樓教授診斷出得到末期肝癌,身體已經出現腹水,甚至被認為只剩下三個月到半年的生命。杜詩綿向證嚴法師告知自己的病情,證嚴法師對他充滿信心仍堅請他出任慈濟醫院第一任院長,杜詩綿在盛情難卻感動之餘,接下了慈濟醫院創院的任務,他說:「我要薪水一塊錢,為了東部偏遠地區的醫療,我到花蓮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1986年杜詩綿從台大榮退,接任慈濟醫院院長,全心全意投入建院的工作,在他感召之下,台大一批年輕優秀的醫師跟隨他投入花蓮偏鄉的醫療工作,提升了東部的醫療水準,而杜詩綿的夫人張瑤珍女士一方面照顧他的身體,不捨其辛苦的心情下也受他犧牲奉獻的精神感召,成為慈濟醫院的志工。

杜詩綿抱病在花蓮奮鬥了三年奠定了慈濟醫院的基礎,1989年7月5日杜詩綿終因肝癌逝世,由臺大醫院曾文賓教授接棒,成為第二任慈濟醫院院長,他們兩位的奉獻被慈濟基金會的大愛電視拍攝成感人的故事流傳在人間!


杜詩綿醫師接下聘書,出任慈濟醫院第一任院長。圖/擷自慈濟大愛網路影片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