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我以就業安定基金是勞動部的小金庫為題,在民報發表評論,勞動部隨即發文反駁,謂就業安定基金設有「就業安定基金管理會」,負責監督管理及預算編列等等,且聘任外部代表參與監督工作,其中有勞工代表、雇主代表及學者專家等。乍看之下好像我們錯怪他們,但經我們詳細檢視,發覺其中弊端既深且重,不但全國人民應該正視!就連檢調及廉政單位更應盡快介入,以免國家資產再被掏空!
我國的外勞政策,由勞動部轄下的外勞政策諮詢小組負責政策的訂定,小組成員有代表勞工的全國總工會、全國產業總工會,台灣總工會…等勞工團體,資方代表有工業總會、中小企業總會、工商協進會…等工商業團體及學者專家;讓人訝異的是所有的小組成員,竟然無一是外勞政策的專家!而這些人竟然職司制定全國外勞政策及監督工作,難怪外勞政策不但日益僵化且雜亂無章。
再來談談負責監督每年150億元收入的就業安定基金,也就是讓基金從近2000億元減少到只剩280億元的「就業安定基金管理會」,其成員幾乎和政策小組成員重疊;最讓人詬病的是,就業安定基金每年超過百億的支出中,除了直接補助這些單位外,更為這些團體量身訂做許多標案,例如外勞1955專線、外勞直聘中心、機場關懷中心及仲介評鑑等等不勝枚舉!更有許多假職訓之名行圖利之實的補助方案;我們不是調查單位,無法細究限制性招標的內容,及其評選的標準,因此是否涉及弊案?我們無從得知!但根據我們從事外勞業務超過20年的經驗,我們發覺許多標案及支出根本是多餘且明顯的濫用公帑,若說其間沒有弊端確實難昭公信;所以今年6月我們面見勞動部長時,要求部長應該讓我們這些外勞專家參與政策諮詢或基金的監督,但部長卻以涉及利益衝突為由拒絕,可是他卻讓諮詢小組及基金管理會委員可以收補助,也可以參與各項標案,這其中是否有圖利之嫌?就讓我們繼續監看吧!
我國之所以引進外勞有其客觀的需求,所以跟雇主收取就業安定基金,以補職業訓練、就業輔導及失業救助經費之不足,已被花掉的一千多億元不是小數目,但是我們的失業率依舊排名亞洲四小龍之首,確實令人汗顏;立法院職司預算審查,預算使用績效不彰,就應刪除以節省資源;監察院職司風憲,對於經費流向及是否涉及人謀不臧?不應輕縱。所以勞動部應出面解釋這一千多億元的基金流向,監督單位也需詳細查察是否有弊?否則林全的廉能政府將難以說服全國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