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台南市長賴清德前往中國上海,在復旦大學座談時提及「台灣社會先有獨立的共識,才有民進黨,也闡釋民進黨對台灣前途的基本主張立場」,同時強調台灣前途應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儘管賴清德的談話影音還沒完整曝光,但已經在綠營內部引發討論,大家喊爽之餘,其效應之「好壞」,卻開始眾說紛云。
賴市長談話內容和情境還未解,民進黨今天(8日)已先藉由黨的發言系統發布新聞稿表示,「賴是陳述台灣的真實民意,希望中方能夠理解。希望雙方增進了解,化解分歧,為兩岸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創造契機」,這番話沒有鞭辟入裏,至少四平八穩,然而令人覺得不解的是,之後黨主席蔡英文的官版臉書卻又加碼發出訊息,內容彷彿在為「中國熱」加溫,也讓人看到「去異求同」的危機。
蔡主席臉書po文劈頭就寫到,「民主進步黨對於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始終都是持正面與積極的態度。因此,我們歡迎中方的官員到台灣來進行非政治目的之參訪,也希望他們多接觸台灣的多元聲音與意見」,此外她肯定賴清德在上海的言行,「這將有助於雙方進一步相互理解」,進一步「求同存異」,為兩岸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創造契機。乍看之下,這種言論實在和國民黨差不多,只是把「大陸」換成了「中方」。
相挺賴神台獨言論後的「求同存異」說,小英po文似乎透露了兩點,第一,民進黨歡迎中國官員來台做非政治目的參訪。第二,民進黨渴望和中國積極交往。
第一,「中國官員來台做非政治目的的參訪」?既然是官員,必有其任務,你要他做非政治目的的參訪,恐怕是痴人說夢;如果中國官員來台不是公開而是私下「微服出巡」,表示民進黨也想「玩陰的」,那蔡主席po文指稱馬政府「對於兩岸事務的處理並未依循民主原則,重大議題也沒有與人民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對話」,何嘗不是一種酸葡萄心理?別人私會是黑箱,那你想要私會又算什麼?
既然六月立院臨時會將展開服貿、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與自經區條例審查,民進黨要求民主、公開的原則也早已定調,那麼在這個時刻,講出這樣的話,很容易掉入一種陷阱,比如,證明國民黨的政策是正確的,自己的反對是無理的?或者是誤判中國讓你能夠上綱上限地,像搭便車似地創造兩岸政治和國內政治同步討好的行情?屆時若群眾要表達反對的民意,甚至再包圍、佔領國會,蔡主席和一干黨友們要如何與人民站在一起?
第二,大家無法理解為何看到賴清德前往上海,似乎打開了一片天,然後民進黨就可以樂觀期待,中國會讓你藉由兩岸交往的熱絡,而改善其併吞台灣的終極目標。賴清德在別人的地盤上表示台灣的嚴正立場,免不了得講些「求同存異」的應酬話,回台灣之後也暫未對中國的問答發言做出完整的披露,何以民進黨會希望對方「應該要坦誠的交流與對話」,在兩岸服貿、自經區就要被馬英九強推上路的時刻,蔡主席及黨友們到底在急什麼?
蔡主席po文指出,「我們支持本黨同志在赴中交流的過程中,誠懇並坦率表達台灣人民的想法」,但事實上,幾次蔡辦幕僚前往中國進行「智庫交流」,到底說了什麼?雙方完整的對話是什麼?可是比「賴神」這次赴上海座談還要詭密。
或許會有人說,上任前的蔡英文只是前主席,只是黨員,然而,就政治實力和政治企圖而言,這完全是卸責的推論,就好像江宜樺在內政部長任內「放任」葉世文私行不軌,而不必付出任何政治責任一樣。做為黨主席,何以只看到賴棈德談話讓民共之間似乎出現轉機,而忽視背後可能帶來的危機?
應該理解的是,賴清德可以在上海把言論尺度放寬,基本上有兩個客觀形勢加持。其一是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預計今年訪台,透過賴清德訪問可以擺出軟姿態,只是賴是否藉機將對方一軍,很難有還原現場的機會,但中國在某個層級願挨這記悶棍,也達到讓綠共關係軟著陸的目的,這是一種統戰;其二,中國對國民黨即將在六月主導的一連串兩岸大戲,賴清德的發言起碼有混淆綠營立場的作用,在基本教義的獨派與黨內的親中勢力之間,產生「各取所需」的效果,這就達到某些分化的效果,幫國民黨減少了反彈的社會力。
回顧馬政府上任後,在民進黨執政縣市中,除了嘉義縣長張花冠之外,其他五個縣市長已陸續前往中國,一度傳出去年要訪問上海的張花冠,據說她也不排斥。當民進黨以跳脫國共平台「黑箱」綁架為名,企圖另創「民共平台」或者地方型交流的機制,人民的監督機制又是什麼?當在野黨對執政黨的監督已經欲振乏力時,人民對於在野黨的「新走向」,難道只能鄉愿或坐視,而毫無招架之力?
賴清德訪問中國,說了一些大家愛聽的話,也早就是台灣內部共識的言論,並不代表民進黨的就可以藉機掀起「中國熱」。而身為黨主席,有機會挑戰2016的蔡英文,就算不想帶頭冷卻下來,起碼也應認清形勢,不要把對方的小動作當成是大轉向;很可惜「雙重閱讀(double reading)」的結果,大家看不到黨主席對於賴清德那番直言,重新擴大聲明並強調,只看到對「民共交流」有著不平凡的期待。
而更值得重視的是,民進黨明、後2天即將移師台中,舉行黨內政策擴大會議,鎖定立法院臨時會重大議案,商討包含自由經濟示範區、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法案的攻防策略,這也是蔡英文上任後,第一次黨內大規模凝聚共識的重要場合,而從日前隱約釋出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碰面的「蔡張會」可能性,到今天對於賴清德發言「求同存異」的強調,會議前夕蔡英文釋出之相關基調,對於民進黨在國會反對藍營強推服貿等議題,會產什麼樣的導引效應?或讓黨內同志有所「解讀」?
事實上,賴清德成功訪問上海,國民黨立即見縫插針。一方面表示肯定交流,另一方面立即擴大質疑綠營立場搖擺。黨主席馬英九甚至在台南親自開炮,質疑賴清德積極爭取台南機場升格國際機場與中國直航,但任立委期間卻宣稱兩岸若開放直航,根本是木馬屠城記,凸顯前後不一的矛盾;企圖給綠營戴上「又要吵,又要吃」的帽子,藍營和中國一搭一唱,民進黨對於兩岸交往,哪能有混水摸魚的理由?
身為最大在野黨主席,處理兩岸事務有必要更加細緻,發言也應該更為審慎、明確。處在凝聚共識的關鍵時刻,如果領導者朝思暮想的竟是站上「中國熱」的浪頭,圖謀政治或選舉的操作,而使得在野黨變相淪為中共在台的「另一種形式的代理人」,那真的是台灣最大的危機,也和國民黨聲稱「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卻說一套、做一套沒有差異,中了老共實質加速邁向終極統一的圈套。
或許,大家會說,民進黨和蔡英文不致於如此,然目前所觀察,民進黨相關公職的發言和心態,「心頭抓抹定」,是個危險的訊號!
蔡英文臉書po文全文如下:http://www.facebook.com/tsaiingwen?fref=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