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解嚴!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成立以來首次全面開放!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執行長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楊振隆今(7)日表示,二二八國家館仍存有許多禁忌及禁制空間,瀰漫著一股威權的味道,非常諷刺,而管制的理由更可笑,為了讓空間解嚴,今後將全面開放,要讓陽光照亮二二八。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落成於環保、永續等觀念尚未覺醒的1930年代,當時的設計者-日治時期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採取挑高空間、自然通風、採光與隔熱設計建構此建築物,藉由自然力主動衍生「節能減碳」的效果,符合當代提倡的「與自然環境相容」的綠建築概念。
楊振隆受訪時說明,二二八國家館在日治時期為「台灣教育會館」,曾主辦「台灣美術展覽會」,堪稱當年台灣美術界年度大事,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等人皆曾在此展出,1945年在此設立「台灣省參議會」,二二八事件後,省參議員王添灯被捕喪命、林連宗失蹤、數十議員被拘禁,此館為二二八事件的重要歷史現場,也是指定為二二八國家館的重要原由。
他說,1959年臨時省議會遷走後,「美國在台新聞處」遷入,1979 年中美斷交,改稱「美國文化中心」,1991「美國文化中心」遷出,一度由「中國童子軍總部」承租,1993年再由「美國文化中心」續租,同年被指定為三級古蹟。
楊振隆表示,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規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2007年正式掛牌,但中國國民黨立委洪秀柱等人提案,指二二八紀念館的成立沒有法源、是黑機關,將紀念館及二二八和平基金預算全數刪除,一直拖到2010年才通過預算,2011年開館。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自建館以來,今天首次打開二樓展場的陽台門。圖/林冠妙
楊振隆提到,3個月前回任走進紀念館,他和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有個共同的感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太沈重!仍存有許多禁忌及禁制空間,還瀰漫著一股威權的味道,非常諷刺,新團隊決定從最簡單的地方著手,自建館以來,今天第一次打開二樓展場的陽台門,要讓陽光進來,照亮二二八。
楊振隆說,二樓展覽室的陽台大門,自紀念館成立以來從來沒有打開過,窗簾緊閉,當初管制的理由很簡單,「禁制空間越多,管理越方便」,而三樓因是董事會議地點的「長官區」,以前禁止進入,更可笑的理由是,站在三樓樓梯護欄往下看會摔下去,太危險,他完全無法接受。
「我最討厭封建」,楊振隆說,為了讓紀念館重新復活、空間解嚴,特地在今天將二樓陽台大門打開,在陽台舉行藝術家陳武鎮作品展「風中的名字」開幕茶會,三樓展區亦首度開放,解放空間,也是對二二八先民的尊重。
紀念館三樓原為交誼廳,國民黨執政時期改為董事會禁制區。圖/林冠妙翻攝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3樓首次開放,之前管制理由之一:站在此往下看會摔下去太危險。圖/林冠妙
三樓展區以前是董事會「長官區」禁止進入,今後全面開放歡迎民眾隨時參觀利用。圖/林冠妙
開放民眾查詢相關資料。圖/林冠妙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