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改變成真變利益優先 文資團體批柯文哲重都發 漠視文化保存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改變成真變利益優先 文資團體批柯文哲重都發 漠視文化保存

 2016-09-21 12:46
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批柯市府推出的都市發展政策,造成文化資產難以保存。圖/李書璇
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批柯市府推出的都市發展政策,造成文化資產難以保存。圖/李書璇

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今天在市議會舉行「金權城市、古蹟忌日!文化公民給柯市府的葉克膜通牒!」記者會,盤點市長柯文哲上任後跳票的文化政策,聯盟成員郁良溎痛批,柯文哲選前高喊改變成真,曾說文化優先,重大政策也不能犧牲文化資產,選後兩年就已經變成利益優先原則,「許多文化資產不能保存,都是因為柯市府推出的都市發展政策。」

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表示,去年世界古蹟日,民間文資團體在曾有保留之爭的彎腰郵筒前發起「請向文化彎腰、莫向開 發低頭!」倡議行動,對台北市提出如何由下而上重新建立文資審議制度的建言。但時任文化局長的倪重華,卻僅將民團意見轉交給文化部,而並未與民間有更進一步的溝通。一 年後,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再次召開記者會,從這一年圍繞「文資審議制度」而生的各爭 議,戳破柯市府「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競選口號,更曝露柯市府在城市空間的治理上越 來越朝「金權城市」傾斜危機。

搶救北北三小組成員林奎妙指出,例如北門試掘,有文資委員就直接說因為有門戶計畫,又有世大運,暫時不要擴大發掘,「到底試掘計畫是為了文化還是為了開發?」她批判柯文哲上任後所推出的各大門戶與再生計畫,在強勢官僚的領導下,新瓶內裝的恐怕仍是金錢利益導向的開發主義;在西區門戶計畫中以「歷史性都市景觀」為發展定位的北門地區,市府近期卻接連拋出北門郵局後方要蓋50層高樓的公辦都更、台鐵宿舍區E1E2 開發、以及雙子星等規劃,讓人不禁納悶,環伺歷史地景的「六子星」想像,究竟將歷史當作該區域的主角或配角?

郁良溎指出,在東區門戶計畫中原先以「尊重地主權益」拒絕換地的可能性,被迫為了一條10米道路將南港瓶蓋工廠開腸剖肚,先前又發生市府為了在南港車站正對面的原廠區燙金基地開發會展中心,而積極與立法院商談換地的自打嘴巴行徑。還有以「慢活、幸福、心北投」為發展願景的北投再生計畫,當抓寶可夢的大量人潮湧入當地時,卻未見里長、商圈、市府以反對新北投車站回娘家的相同交通理由阻擋人潮湧入,他批評莫非當人潮帶來錢潮後,交通便不再是問題?他質疑柯市府上任後一連串羅織藉口以高效率破壞文化資產進行建設開發的作為,究竟是為了誰而開路、又是為了什麼樣的願景來進行都市景觀調整?

中央研究院退休研究員楊重信表示,希望柯文哲在剩下的任期中能和文資團體展開對話,並了解他們並非柯市府做甚麼都反對,而是希望他能夠思考並調整做法,他也說有感受到柯文哲正在調整,希望他能了解文資團體並非要和他站在對立面,而是希望都市開發和文化保存應該並重,也盼柯文哲一起來保存資產。

淡江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也強調,在這談的文化資產保存,不只是一個思古幽情,而是將歷史地貌作為城市資產。導演洪維健則認為,文化局長也是一個能否保存文化資產的重點,台北市府應該找一個了解文化是人和土地回憶的局長,找一個具有足夠視野和對台北熟悉的文化局長。

因此文資團體提出四點訴求,包括: 依法行政:要求文化局依文資法第 10條,儘速將所有委託案上網公開。其次是參與檢討:開放民間加入公參會進行文資審議制度的檢討與修正。 還有中央介入:文化部應主動介入高度影響歷史文化風貌之地方規劃,而非放任地方主管機關持續護航地方政府的既定開發政策。第四點則是公民行動:民間團體將於 10/1 傍晚舉辦「白咒之夜-城區文資慘案導覽與流動論壇」, 並與參與的公民朋友進行討論,形成民間反對台北走向「金權城市」的文化共識,並公開邀請議員、媒體共同響應、參與。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