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發生在輔仁大學校園內的一起性侵案,經過一年又三個月的發酵、翻攪與外溢之後,終於在前幾天因性侵案受害人發文道歉而達到最高潮。弔詭的是,除了受害人及眾矢之的輔大社科院院長夏林清與少數支持者外,其他網路輿論幾乎都一面倒地吶喊著:「為什麼是受害人道歉?」果不其然,在排山倒海的壓力下,輔大校方也隨即決定暫停夏林清的院長職務,為蹺蹺板的重力一方再放上一塊巨石。
對於性侵害事件本身,由於已於今年初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正由法院審理中,各界應謹守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讓承審法官有一獨立審判的空間,做出最妥適的判決,還給被害人一個公道。
但是,圍繞著該起性侵案,卻衍生、激盪出許多「事件群」、「案外案」,將性別平不平等、輔導適不適當、院方有沒有吃案、道歉應不應該、加害與受害是否能清楚區別、網軍是否在情緒公審等複雜議題攪拌在一起,讓秋日更加浮動不安。
要除去不安,就必須先解開纏繞在一起的事件群,讓混沌的情緒能夠以理性的方式對應到正確的人事標的;否則,用一團情緒去面對一團本已糾葛難清的事件,只會激化對立,無益於解決問題,更讓所有牽扯進去者都受到反覆再三的傷害,無人可以在非理性之前全身而退。
首先,在性侵事件發生後將近一年,亦即在今年5月29日,受害者的朱姓男友在網路上公開了一篇8000多字的網誌,揭露輔大校方、心理系主任何東洪與社科院長夏林清,為了保全系譽,企圖息事寧人,私自組成系上「工作小組」,不進行通報以及進入性平教育法處理程序;加上系上老師與當事人「溝通」過程所使用的語言及態度,明顯對受害者二次強暴,既違反心理諮商專業,更戕害女性權益。
這個炸彈引爆後,按理說,相關主管單位應該主動瞭解朱生所指控的內容是否屬實?然後針對確實違法及不當的部分進行補救,以免一發不可收拾。未料,對於這起網誌指控,當事者之一的輔大社科院長夏林清深覺受到網路霸凌,心中委屈不吐不快,於是在6月7日早上,以個人名義召開記者會,延續之前的聲明論調,表示朱生的指控是「片面、去脈絡的」,亦即是以高抽象語言回應高抽象語言,終至無法理性對話,遑論解決爭端。
接著,6月24日,輔仁大學心理系網站貼出公告,解除系主任何東洪的職務。據輔大學術副校長袁正泰表示,解職原因,是因性侵事件發生後,系方的處置流程確已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規定,因此才對工作小組召集人何東洪提出前述懲處。
此後,雙方支持陣營持續隔空開火,雖然人數不成比例,但獲有多數輿論聲援的性侵案受害者,忽然在本月21日於臉書發表一篇向夏林清及其支持者的道歉函,承認「夏老師沒有吃案,過程裡的社會輿論效應所形成的吃案說法,夏老師為此受到的諸多指控,並非我的本意,但仍傷害了夏老師。我要跟夏老師說對不起,所有的錯誤都是我造成的。」
此道歉函一出,彷彿是去年底周子瑜含淚道歉的情景重現,立刻引來排山倒海般的批評聲浪,濃縮簡化成一句沈痛的問天:「為什麼受害者要道歉?!」這種憤恨情緒當然其來有自,因為,就算是工作小組的處置或是夏林清之後的種種反擊,有其用心與捍衛自身權利的正當性,但相比於遭受性侵的受害叢結,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輔大校方眼見事態惡化,隔天即做出決定,以社科院長夏林清因處理程序不當,予以暫停院長職務處分;教育部也跟進表態,稱已將此案列管,並早於9月12日向輔仁大學發出公文,指出校方處理該案件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要求10月31日前提出改善計劃,若不符性平會的要求,最重將扣除補助款。
看起來,輔大與教育部都立即做了「壯士斷腕」的處置,但從事件的脈絡觀察,可以預見,就算夏林清勉強吞下被網路公審判決死刑及遭到解職的這口氣,但別忘了,爭議本源的性侵案進入地院審理至今已長達八個月,可能即將宣判。如果,一審判決王嫌趁機性侵罪成立,事情相對單純,也算是還了受害者一個遲來正義;但如果不是如外界所期待的判決結果呢?不得不令人擔憂。
一起校園性侵疑案,未按照法定通報流程處理,未依規定組成性平會進行調查及輔導,未確實保護疑似性侵受害者的隱私,未以無罪推定原則對待性侵嫌疑犯,校方擅自調查認定所謂事實真相,網軍道聽塗說即展開自以為是的公審,教育主管機關的遲鈍與官僚,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終於演變成一場情緒性的颶風,肆虐著不安的人心。
如果能讓時間倒轉,爭議雙方都能站在理性與遵從法治的位置上,讓受傷的身心得到撫慰,讓歹念與衝動得到懲處,不波及無辜,讓被性侵案攪動的社會不安情緒回復平靜,又何須逼使大家都走向受害者的位置,怒不可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