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鹿茸又來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鹿茸又來了

2018-08-27 10:00
馬英九近日現身台北車站,協助發送「以核養綠」公投連署書,受訪時表示,以核養綠是一種核綠並存的方案,不是不要再生能源,是不但要且還要努力發展,但不必排斥核能,因為他很擔心一排斥核能就會缺電。圖/鍾孟軒
馬英九近日現身台北車站,協助發送「以核養綠」公投連署書,受訪時表示,以核養綠是一種核綠並存的方案,不是不要再生能源,是不但要且還要努力發展,但不必排斥核能,因為他很擔心一排斥核能就會缺電。圖/鍾孟軒

馬英九近日現身台北車站,協助發送「以核養綠」公投連署書,受訪時表示,以核養綠是一種核綠並存的方案,不是不要再生能源,是不但要且還要努力發展,但不必排斥核能,因為他很擔心一排斥核能就會缺電。至於核廢料問題,馬英九表示,這不困難,像核四在山坳裡就準備了2萬桶的空間,大概可用40年,且現在世界上對於核廢料處理也非常重視再利用,因為使用過的燃料大概只用了5%,還是可以再利用。

馬英九甚麼時候變成核能專家?事實上這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在他擔任總統時,接見獅子會幹部,提及兩岸服貿協議卡在立院,他以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為例,強調2013年12月生效後台紐貿易額大增,「紐西蘭還出一種很有名的東西叫鹿茸,鹿耳朵裡面的毛」,台灣也有生產(鹿茸),我們也有700位鹿農,會不會受影響,會,但可以想辦法做市場區隔,我們生產較高檔的,紐西蘭是比較普通的,分年減稅,這樣受影響就很小。

連小學生都知道甚麼是鹿茸,只有馬英九不清楚,不知道也不成問題,偏偏要扮演專家才麻煩。執政者不必樣樣都懂,但要懂得任用專家。核能方面的問題與鹿茸不一樣,弄錯鹿茸不會出問題,核電出錯就要出現大災難。國內懂得核能的人不多,無論擁核或反核都一樣,這會誤了國家大事。馬英九絕對不懂核能,他為何要裝懂,再來一次「鹿茸」說。

事實上馬英九並不清楚核廢料到底是甚麼東西,他表示「核四在山坳裡就準備了2萬桶的空間」,事實上它只是存放電廠運轉系統分離出來的放射性廢料,就像目前存放在蘭嶼的核廢料一樣。然而無論核廢料存放在何處,當地的人都會抗爭,馬英九若認為它無害,何不搬一桶廢料到他的地下室以驗證核廢料無害說。

事實上讓台灣更傷腦筋的是「用過燃料(spent fuel)」,也就是核反應器用過的燃料棒,放射性非常高,而且其中的鈽又奇毒無比,不知要擺到哪裡去?馬英九說「使用過的燃料大概只用了5%,還是可以再利用」,這位專家何不順便指導一下要如何再利用?蔣經國年代積極發展核武器,在中科院核能所(目前已改屬原能會)的核反應器提煉鈽239為原子彈原料,因張憲義叛逃事件使美國將核研所的核反應器封閉。

當年朝鮮要發展核武,曾經要接受台灣的「用過燃料」,消息傳出後,台灣立刻受到國際壓力,尤其是韓國公開表示要炸掉運「用過燃料」的船隻,輸出「用過燃料」的計畫因而胎死腹中。事實上還有比「用過燃料」還可怕的是核能災變的嚴重性,雖然發生核能災變的或然率很低,但不是等於零,其災害太過於嚴重,核能電廠附近居民有義務冒這種風險嗎?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馬英九必須要向台灣人解釋清楚,他既然認為核電那麼重要,為何要封存核四?他是否已誤了台灣。他目前也表示綠能很重要,在他任內為何不積極發展?現在他不只扮演「鹿茸」專家,而且還繼續演戲。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