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人 參選熱潮
傳統政治力量影響力式微,各種社會議題反而越顯能見度,讓越來越多人參與公共事務,進而掀起一股「政治素人」參選熱潮。
台北市長選舉,今年參選大爆炸刷新紀錄,共登記7位候選人!其中有4位,台大醫生柯文哲、作家馮光遠、醫師李宏信及具社運背景的台大教授陳永昌,都是沒有實際政治經歷的政治素人。
另外,國民黨提名的台南市長候選人黃秀霜,擔任台南大學校長,挑戰素有「賴神」稱號的賴清德,是奇兵,還是砲灰,年底見分曉;嘉義市長也有2位是素人參選,一位是65歲的獸醫師陳泰山,另外是左翼政黨提名的33歲林詩涵;苗栗縣長候選人則有證券分析師曾國良;另外,40歲出頭,在台北自創科技公司的李世淵,返鄉推動文創產業幾年後,也決定投入太保市長選舉。
最近打出名號的「基進側翼」,五位參選年輕人,除了中原大學畢業的黃彥儒在新竹香山參選外,其他4人的選區都在高雄,分別是日文教師黃若桓、牙技師劉哲宇、律師楊承翰及醫師陳信諭。
此外,也有網路世代的素人投入縣市議員選舉,每日流量達百萬的「我是中壢人」粉絲團團長王浩宇就代表綠黨在中壢參選;就讀央大研究所的楊志翔,創立「我住新竹市」粉絲團,318學運後,參選新竹市東區市議員。
第三勢力 揭竿而起
今年的九合一選舉,一個最不同於以往的特徵、呼聲是:拒投國民黨,也不支持民進黨。在批評執政黨外,砲轟在野黨的火力也不小。「監督在野黨」,大概是台灣這幾年來特有的政治文化,318運動領袖林飛帆接受媒體專訪時,就直言對民進黨「失望透頂」,他有意願幫第三勢力輔選站台。
由於318運動的衝擊,興起一股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潮,各式公共政策、議題倡議的公民團體紛紛崛起,在太陽花之前,即有「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捍衛苗栗青年聯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而在318「轉守為攻出關播種」後,為延續運動能量,黃國昌和林飛帆、陳為廷等人籌組「島國前進」;吳崢、曾柏瑜創立「民主鬥陣」;許立、林于倫等成立「臺左維新」、由南部大學、全國學生異議社團聯合組成的「民主黑潮學生聯盟」;劉敬文(妖西)又從陳奕齊(新一)的「基進側翼」轉進為「福爾摩鯊會社」,團體目標最具體明確的應屬「割闌尾計畫」。
「基進側翼」和「福爾摩鯊會社」政治性較強,均明確主張台灣獨立,前者推出五位候選人,參選縣市議員,後者推出王奕凱參選北市議員;並和台聯合作,投入里長與議員的選舉。
酸民現象 壓迫政客
網軍對壘的現象,除了PTT由來已久的「爆卦」與討論外,主要和近年來智慧型手機使用習慣加深,以及社群網站效應深化有關,這使得人們容易轉貼訊息,快速回應議題,並形成一種存在網路的「輿論」。連營發言人說,因為網路使得選民和候選人對話機會增加,從前「見面三分情」,但網路上現在表現的是更直接的喜好和情緒,然而對民主政治而言這是好的現象,競選團隊就必須去掌握。
這種網路輿論被暱稱為「酸民現象」,政治人物的言行被放大檢視、批判、流傳,而反應快速的新媒體及名人的臉書成為主要的訊息來源,迫使候選人必須快速反應,例如連勝文在「內湖一片黑壓壓」的失言遭到瘋傳即為一例。
讓候選人更備感壓迫的是,不論PTT或者FB,還是有些「高級酸民」,有的是匿名的「潛水者」,但其實是年輕的業界菁英或國會助理之流,例如PTT推出不少解構或整理連勝文與金衛TDR案即被如此認爲,另一類是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人甚至政治人物,例如九把刀、律師呂秋遠、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立委段宜康等人的FB,也是PTT「爆卦」內容的常客。
(本文轉載自11月出刊《民報文化雜誌》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