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觀察站】前納粹勞動營衛兵受審有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觀察站】前納粹勞動營衛兵受審有感!

——轉型正義一定要堅持,不能和稀泥、假清高、鄉愿

 2018-08-24 10:46
95歲的前納粹親衛隊帕利奇(Jakiw Palij),遭美方遣返德國受審。圖/截自歐盟新聞《Euronews》YouTube
95歲的前納粹親衛隊帕利奇(Jakiw Palij),遭美方遣返德國受審。圖/截自歐盟新聞《Euronews》YouTube

第二次大戰時期擔任納粹勞工營的衛兵(武裝親衛隊成員)亞基夫·帕利奇(Jakiw Palij),隱名埋姓住在美國紐約,8月21日被美國驅逐出境,回德國受審 ;這是國外轉型正義的實際案例,應該可以喚醒國人,轉型正義的原則,一定要堅持,不能和稀泥、假清高,鄉愿下去,外國做得到,台灣呢?

根據《民報》的報導,亞基夫·帕利奇曾在納粹勞改營擔任看守職務;二戰結束後,他在美國居住長達半世紀以上;但美國司法部經過多年努力,釐清其曾經參與納粹共犯行徑,已將他遣送德國受審。

這個事件給我們強烈的反應,也給我們鮮明的啟發:

一、遲來的正義,永遠不會太晚。帕利奇在納粹佔領波蘭期間,曾在川尼基勞改營擔任納粹親衛隊守衛工作,二戰結束後,他在1949年移民美國,1959年取得公民身份。已經歸化美國公民快要六十年了,95歲風燭殘年,仍然要被送到德國受審。

相形之下,台灣在二次大戰後,發生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迫害事件,還有林義雄家血案、陳文成命案,至今不是真相未明,就是找不出加害者,對比國外對納粹份子暴行的追究,過了六十年仍不放過的態度,實在是差太多了,有轉型等於沒轉型。

二、促進轉型正義,沒有加害人被威脅恐嚇這回事。帕利奇在調查期間,否認參與犯行,並且宣稱自己以及當時家鄉的波蘭年輕人,是在威嚇之下,被迫為納粹佔領者工作。

在台灣,我們很容易鄉愿,輕易就同情加害人,替他們找藉口,帕利奇說他是在威嚇之下,被迫為納粹佔領者工作,這番說詞,如果在台灣,會引起共鳴與同情,輕易就幫他們脫罪。

前一陣子發生85度C事件,從姚文智到一些獨派人士竟然替發表聲明支持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稱呼蔡英文為「台灣當局領導人」的85度C講話,說他們是被威脅的,值得同情,還買85度C的咖啡請人喝,台灣人是非不分到這種地步,軟骨頭到這種程度,當然會被中國人瞧不起!

三、沒有向前看,忘掉過去這回事。台灣執政當局不論藍綠,都一再呼籲,要我們向前看,忘掉過去的陰影,這種和稀泥的態度,其實無助事情的釐清,真相的探索,許多的暴行找不到元兇,尋求不到真相,怎麼彌平傷痕,向前看吧?

四、沒有以德報怨這回事。蔣介石在二戰結束後,因為國共內戰烽火連天,自身難保,沒有能力向日本提出賠償責任,因而提出「以德報怨」的口號,以示寬容。可是六十年過去了,中國人何曾忘記仇日、敵日,前總統馬英九月前還要日本為慰安婦道歉、賠償,說明中國人的「以德報怨」,只是說說而已,其民族主義情緒,是「有仇報仇」,並且要加倍償還。

遺憾的是,台灣人被中國國民黨黨國教育的誤導,還相信這個世間真的有「以德報怨」這回事,形成了一種「假清高文化」,導致對罪孽深重的國民黨寬大為懷,還想要和罪惡的共犯結構「和解共生」,導致轉型正義的促進,慢了半拍,形成「半桶水」現象。

五、加害者從元兇到同路人,都是共犯結構的成員,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能只懲罰領頭的人,放過小蝦米、嘍囉,任何人犯下罪行,都要追究到底,付出代價。

白宮發佈的資料顯示,帕利奇雖然只是個衛兵,可是他的任務是防止勞改營的猶太人逃跑,勞改曾發生過6千位猶太犯人在這個勞改營遭到槍決,成了猶太人大屠殺的最大宗慘劇之一,帕利奇是個衛兵,他當然要為猶太受害者面對遭恐怖屠殺命運的罪行,付起責任。

前納粹勞動營衛兵受審,媒體報導不大也不多,卻是值得重視與深思,提醒我們對轉型正義一定要堅持,不能和稀泥、假清高、鄉愿,想一想別人,我們就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延伸閱讀:
消遙美國逾半世紀/前納粹親衛隊95歲風燭殘年送抵德國受審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